跟着余华学写作

作者: 彼岸晓吾_5c83 | 来源:发表于2018-09-08 05:39 被阅读1809次
跟着余华学写作

几年前,有位朋友向我推荐余华,我拿起他的《活着》,却没有读下去,那个老地主在青年时代的恶劣表现,在我当时看来觉得不够真实。但是最近,我改变了这个看法,我终于理解了作者。他用故事告诉我们,人性是复杂的,一个人会拥有多重人格,他的言行会受到当时环境和际遇的影响。

因为被吸引,被震撼,我从《兄弟》开始,又读了《活着》,接着精读了他的《在细雨中呼唤》。最后这本书,使我对他有了全新的认识。他的作品,透过沉重的悲痛让我们看到心酸的诙谐,他用文字记录了时代的变迁,达到了一般作家无法企及的境界。

余华的作品值得我们反复读,特别是正在写长篇连载小说的简友,带着问题去读,会得到切实有效的帮助。

《在细雨中呼唤》这本书里可以看到不少《活着》的思想和片段,只是后者更集中于怎样活着这个主题,写出了身边人的连续死亡,读到结尾,几乎感觉到《老人与海》的气概和坚韧。而前者运用不同时期的小故事,写出了人生悲苦的不同侧面。两本书都是在1993年完成,那一年,作者的创作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

作者中学一毕业便开始了牙医生涯,1984年开始创作小说,他在朗读者节目中说道:“八十年代,我的退稿信都是被邮递员扔进院子,只要听到院子里扑通一声响,父亲就会说退稿信来了。” 可想而知,余华是被多少退稿信磨练成今天的样子。

联想到我们自己,刚开始写第一部小说,便殷切地期待着编辑的火眼金睛,盼望着自己的书早日问世,但是,迟来的“成功”也是一件幸事,它会让我们经历更多的捶打和磨炼。

《在细雨中呼唤》这本书中,作者从南门入手,开始描写他的童年和少年,作者在往事中提炼出素材,然后加上了虚构,最后融入了独到的思考,以极其平淡,超脱,不动声色的笔触描写生活中的苦难,时而令人心酸,时而令人微笑。

余华受古典音乐影响很深,这一点和村上有很大的吻合,只是村上最喜欢爵士乐,而余华最喜爱古典钢琴曲。他精通古典音乐的表达方式,他说:“我被这些钢琴曲叙述上的单纯和宁静深深打动,可是后面的巨大的苦难又会使我呼吸困难。”巴赫的《平均律》,巴尔托克的《小宇宙》,德彪西的《儿童乐园》都是他的最爱,他甚至把这三首钢琴曲给不到一岁的儿子听。现在我们知道,音乐对文学创作究竟有多重要了。

余华不追求高产,而追求精致和凝练。他说:“鲁迅的语言像核能一样,体积很小,可是能量无穷。” 实际上,他一生都在追求这样的效果。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兄弟》里面看到鲁迅笔下人物的影子。比如:李光头。

八十年代末,余华和苏童等人成为先锋文学的领军人物,在语言,结构和叙述方面为中国文学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他并没有满足这样的成果,他不断给自己提出新的挑战,很快,他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影响,获奖不断,被誉为“中国的狄更斯”。

虽然《在细雨中呼唤》没有像《活着》引起那么巨大的轰动,但似乎更接地气,余华写出了一个更广阔更真实的生活场景,他的少年记忆把读者带回自己的童年,读着十分亲切,作品通过一个十岁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让人想起高尔基的《童年》,不得不说,作者有着高尔基的水准,他把那种又悲惨又欢乐的童年无奈彻底呈现出来。

余华值得我们学习和关注的特点如下:

01 他把最感动人心的东西拿出来嘲笑,富有浓厚的哲学意味。每当故事里的少年觉得一个人很好时,那个人就露出狐狸的尾巴。比如:“我们的教师有着令人害怕的温柔,这个戴着眼镜的男人,他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可他随时都会突然给予我们严厉的惩罚。” 这位老师逼他承认,墙上的标语是他写的,最后,真相并没有大白,因为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致命的黑洞。

这种写法很符合人性,世上确实没有绝对的好人和绝对的坏人。

02 一个故事的高潮出现之前,他会把那件事提前埋下伏笔,然后,开始布局,一点点往导火索上引,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读者紧紧抓住。

比如:养父王立强的死。他身体强壮,是个军人,而李秀英身体虚弱,婚姻潜伏着危机,唯一的共同点是:两个善良的人都爱这个领养的孩子。但是,年轻健康的女人出现了,他们的秘密被孩子第一个发现,随后,王立强和那个年轻的女人被好事者抓住,后面的事情使王立强失去了理性,一步步把他逼上了绝路。

读到这里,令人想起了都梁《血色浪漫》里面的人物宁伟,这个人也是一步步把自己逼上了绝路,最后以了断自己作为代价和结局,但余华在此时的描写,彰显出更加深厚的写作功底。

03 余华很少用形容词。他尽量使用普通的语言讲出深刻的故事,偶尔心血来潮用一个比喻,就会用得特别精确,恰到好处地形容那件事儿。比如:”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点凄凉。”

04 他也很少写场景,但是偶尔几笔,就是神笔,而且特别好地衬托了人物。比如:“我祖母肩背一个沉重的包袱,晨风吹乱了她的头发,可她一点没觉察,她走在逃难的人流里。也许这能给她一点安慰,因为那么看上去她不像是一个被休的女人,她脸上不知所措的悲哀,身旁的人也同样具有。我的祖母就像随波逐流的树叶,她将自己的悲哀和众人的逃亡混为一谈。她和众多的人走在一起时,延缓了她对自己前程的急切思考。”

05 余华的每一个短故事都富有很深的含义。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不论是那个赶着一头老黄牛的福贵,还是深宅大院里的曹七巧,但是他不告诉读者关于故事的含义,他只负责不动声色地讲故事,然后让读者自己去想。

06 余华在作品中不断地撕破生活的伪装和面纱。他撕得非常严厉,一般人撕到六十分就觉得行了,但他不满足,他执着地撕到九十九分,甚至是一百二十分,让人觉得残忍,更让人震惊,就像剥开一层层葱头,虽然辣眼睛,但是最后,心明眼亮,睿智健康。

比起余华的情节构思,普通作品显得浮皮潦草,人物面目模糊,像一锅乱炖。

读他的论述,便会明白,为什么他对自己的作品要求如此苛刻?

余华说:“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这不只是我个人面临的困难,几乎所有优秀的作家都处于和现实的紧张关系中,在他们笔下,只有当现实处于遥远状态时,他们作品中的现实才会闪闪发亮。应该看到,这过去的现实虽然充满魅力,可它已经蒙上了一层虚幻的色彩,那里面塞满了个人想象和个人理解。”

“真正的现实,也就是作家生活中的现实,是令人费解和难以相处的。 作家要表达与之朝夕相处的现实,他常常会感到难以承受,蜂拥而来的真实几乎都在诉说着丑恶和阴险,怪就怪在这里,为什么丑恶的事物总是在身边,而美好的事物却远在海角。”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内心的愤怒渐渐平息,我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判断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最后这几段话,说出了残酷的事实。读余华的随笔,我们会感受到他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文体。他对句子的穿透力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因此,读完了他的长篇,别忘了去读他的随笔,这样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作家。

相关文章

  • 跟着余华学写作

    几年前,有位朋友向我推荐余华,我拿起他的《活着》,却没有读下去,那个老地主在青年时代的恶劣表现,令我当时觉得不够真...

  • T计划:阅读与写作Day12

    @余华谈写作 余华说,人都想走捷径,写作的捷径只有一个字,就是写。就像学英文一样,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背单词。同理,...

  • 「旸瑫」在眼泪里闪烁着苦难(3)

    继续读余华的小说《活着》,继续看着福贵流泪,也继续跟着福贵流泪,我相信也是继续跟着余华流泪。 可能很多读者越来越觉...

  • 余华说写作就是一个字“写”?

    余华说写作就是一个字“写”? 网上经常看到一句话~余华说写作就是写写写。我觉得不可思议,余华那么蠢?难...

  • 余华的写作

    余华这样说: 这就是我的写作,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出发,经过政治、历史、经济、社会、体育、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

  • 余华说写作

    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

  • 《余华谈写作》

    自序:在写作的世界中,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附录: 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是地告诉他,他的自...

  • 余华谈写作

    现在,我已经有二十年的写作历史了。二十年的漫漫长夜和那些晴朗或者阴沉的白昼过去之后,我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写作了。...

  • 余华谈写作

    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

  • 跟着余老师学语文

    从今年五月份开始到现在,跟着余老师学语文已经一年时间,集中活动了两次。两次完成作业时的认真钻研、绞尽脑汁...

网友评论

  • 菜七:那本活着,我看到第三次才读下去,因为不忍..
    彼岸晓吾_5c83:@菜七 嗯,你总是心太软!:+1:
  • 寻虎:好
  • 李月芳:写的真好:+1:
  • 芳菲晚:余华的特点3 张爱玲的金锁记的片段:blush:
    彼岸晓吾_5c83:@芳菲晚 嗯,他们俩的笔法如此接近
  • 马范桥人:有些东西是要耐着性子才能读下去的,真的读下去了就会觉得完全不一样了
    彼岸晓吾_5c83:@马范桥人 :+1:
  • 唐风汉韵1970:对余华的分析非常到位,很多人更多是感觉到好,却难以概括出好在哪里,如果再归纳成条条让后来者学习,那更非凡手。尤其对余华特点2、3、4分析,个人很有同感。
    彼岸晓吾_5c83:@唐风汉韵 精辟论述,我采纳,非常感谢,国庆快乐哦!
  • liekkas参商:作者是想考验大家有没有认真阅读吧?中间还放了个小彩蛋,三十年前的月亮,那是张爱玲的,呵呵
    彼岸晓吾_5c83:@liekkas参商 :blush::heart::cherry_blossom:
  • 丑奴儿_d75b:谁能帮我看看我写的东东呀?最近受挫折了,一点儿信心也没有了:cry:
    丑奴儿_d75b:@丑奴儿_d75b 那段刮锅烟灰的日子
    彼岸晓吾_5c83:@丑奴儿_d75b 看哪一篇?
  • 帅子_fae1:为内心而写,平静如水却又跌宕起伏!佩服余华,也配合小吾老师深层次的解读!
  • 子墨入海:余华这类学医的作家作品充斥着人体的扭曲
    彼岸晓吾_5c83:@子墨入海 嗯,也刻画了人性的扭曲。
  • 生凌君君:晓吾老师,你这篇写得太好啦!我可否转载到我的微信公众号里呢?
    彼岸晓吾_5c83:@等清风自来 :heart::pray:
    生凌君君:@彼岸晓吾_5c83 谢谢您:blush::cherry_blossom::pray:
    彼岸晓吾_5c83:@等清风自来 好滴
  • 许你流星:文笔好,有深度
    彼岸晓吾_5c83:@许你流星 :heart:
  • 云飘碧天:晓吾姐姐对余华作品和他本人的剖析,独到而深刻。可见姐姐是吃透了余华作品的精髓,除了《在细雨中呼喊》还没看完,其它几部都看过,非常赞同你的观点。不过,余华的随笔还没有看,有时间也去拜读一下,谢谢晓吾姐姐的精彩分享:pray::pray::pray:
    彼岸晓吾_5c83:@云飘碧天 :heart::cherry_blossom:
  • 安图羊说书:今天阅读了余华老师的《第七天》,体会人在死后的所遇、所见、所闻,也是一部非常不错的作品。
    彼岸晓吾_5c83:@凌达利 嗯,同步!一起加油💪
  • 秋青:晓吾老师每分析一个作家,一部作品都非常的独到深刻,向你学习!
  • 洋小扇:我以前也看不下活着,也是今年看下了。
    彼岸晓吾_5c83:@洋小扇 :heart::+1:
  • 断鹂:对真实理解得少有的透彻
    彼岸晓吾_5c83:@断鹂 同感
  • 北烟胧月:理解的特别深刻,我也看过活着,确实让人深思
    北烟胧月:@彼岸晓吾_5c83 好的,晓吾姐这篇文章分析的很透彻,这周周刊我就征用了
    彼岸晓吾_5c83:@狐八妹 我非常看好你,一起加油,定会越写越棒:+1:
  • 蓝庭芥:多年前看过,《活着》和《兄弟》是我从国内带来的为数不多的小说之一,确实值得推荐值得分析
  • 军中战魂:拜读过余华老师的多本著作,每一本都让我深深的震撼,您的书评让我更深的懂了余华老师写作思想和价值👍
  • 莫须有V:余华:《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 彼岸小语:谢谢推荐,我也去看看。
  • 若小言:很喜欢余华,也在一直模仿他:joy:没走出去,真的陷得太深。他的作品能让人品的,讲述的真实世界,这么的难堪,却又有趣的让人难以自拔
    彼岸晓吾_5c83:@若言莫凭栏 你概括得很到位!精通余华的人不是很多,佩服:cherry_blossom::heart::+1:
  • 米老爹:读余华读得很透。
  • 11山山:🌺🌺🌺🌺🌺🌺
  • 米心_f7fd:写的非常好:+1:,非常贴切的诠释了余华笔下看式平静如水的文字中蕴含着不尽的跌宕起伏的生活百态。
    彼岸晓吾_5c83:@米心_f7fd 谢谢
  • 我是洛神珠啊:从来没看过余华的作品,看了你的文章,决定去看看。
  • 乐健君:余华的文章经过你的分析和总结,就更加鲜活生动了,一定会好好学习的。:smile:
  • 壁炉前的猫咪: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而写作。
    《血色浪漫》里的宁伟这个角色,有血有肉,真实可信。
    彼岸晓吾_5c83:@纳彩 同感:heart::+1:
    纳彩:@彼岸晓吾_5c83 最爱亮剑
    彼岸晓吾_5c83:@壁炉前的猫咪 你读过了,喜欢吧?他写的亮剑最出名。
  • 晓凡不烦:也要去看看这个作品
    彼岸晓吾_5c83:@晓凡不烦 嗯,值得信赖
  • 潇清妩玉:好文点赞!

本文标题:跟着余华学写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brp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