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万卷书每天写1000字读书
轻松理解伟大作品的三个视角

轻松理解伟大作品的三个视角

作者: 楠孩子 | 来源:发表于2018-12-20 13:29 被阅读16次
轻松理解伟大作品的三个视角

一说起文学,很多人会产生刻板印象。例如,高雅、高大上、晦涩难懂、乏味无聊等等。

其实我也有过类似的体验,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买回家,翻了几页就难以继续下去,只好束之高阁,这样的书一多,除了对那些作品敬而远之,也难免要心疼自己的钱包。

因为想知道如何“拯救”那些读不懂的文学作品,我抱着好奇心翻开了《文学课:如何轻松理解伟大作品》一书。

轻松理解伟大作品的三个视角

这书本的作者托马斯・福斯特是著名的文学教授,他教授的文学课十分受欢迎,目前以先后出版了一系列关于如何阅读文学作品的书。如,《如何阅读一本小说》、《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等。

本书中,他从文学作品的主题、意象的象征意义、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等方面入手,为读者轻松理解文学作品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大致可以总结为三个视角。

1.但凡出现必有意义

作者创作一部文学作品就好比自己像上帝一样勾勒出自己想要的世界,所以不同的设定传达着作者不同的想法。

文学作品的主题就在告诉我们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如果这是一个关于探险的故事,那么无论主人公必须去探险的理由是什么,作者想要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认识自我的过程。

比如《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看似是一个寻找宝藏的故事,但历经艰难险阻之后,迷茫的主人公不仅找到了宝藏,更认清了自己,找到了自己的天命,这才是作者真正想要传达的。

轻松理解伟大作品的三个视角

景与物的描写也是如此。场景不单单是场景,物品也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

比如许多文学作品里也会出现就餐的场景。如果只是把它单纯地认为是描写生活日常的话,未免太过肤浅。因为就餐本身是极其无聊乏味的,描述各种各样的食物、餐具实际上也十分耗费时间、精力。

福斯特教授说:“要描述用餐的场面,必须找到一个重要的理由,而这个理由一定要和书中人物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

高明的作者不会浪费一笔一墨去描绘没有意义的情节。所以,作者们挖空心思描写就餐场景的原因正是为了与人物建立联系,推动情节的发展。

作为读者,我们必须仔细品读,善于去发现作者那些设定背后的真实意图。

2.如有雷同,并非巧合

必要的思想或许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穷尽了,我们现在只是旧柴添把新火罢了。——芥川龙之介《河童》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许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虽然是刚刚发生的,但事实上只是在重复很久以前已经发生过的而已。

福斯特教授在书中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故事。”

对于读者来说,不存在真正原创的作品。神话故事、经典名著大都是作者汲取灵感的对象。只是,最终不同的作品所反映的精神内核有所不同,所呈现的方式也会让读者有不同的体验。

轻松理解伟大作品的三个视角

比如我喜爱的《京华烟云》,被称为现代版《红楼梦》。虽然《红楼梦》那样的经典之作是难以复刻的,但是通过家庭的兴衰去反映时代变迁的历史风貌这点却是相通的。不同的是,人物的性格以及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所思所想所为是不同的。主人公姚木兰是一位十分具有才情的女子,但是又有别于林黛玉的自怨自艾,面对许多磨难与不如意,她体现的是一种刚毅坚卓的精神,敢于直面,敢于挺身而出。

福斯特教授在书中进一步说道:“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脱胎于其他的文学作品”。

就拿金庸武侠来说,基于原著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比如《笑傲江湖》的影视剧版本前后不下5部,我认为同一作品不同版本的改编作品也可以看做是不同的作品,而作者想表达的内容就藏在那些不同之处。

轻松理解伟大作品的三个视角

虽然我们总是会在不同的作品中发现一些其他作品的影子,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有新的阅读体验。

首先,发现作品之间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更便于我们去对比之间的不同。这反而能够以此为切入点,去了解不同设定背后作者隐藏的真意,这自然会加深我们对作品本身的理解。

其次,获得一种“啊哈”体验。当我们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一层一层拨开包裹着的外壳,发现作者的创作原型时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着实令人兴奋。

3.切勿只用眼睛去读

与时装中的快时尚相对应,文学作品中也有畅销小说,而文学作品之所以被人们奉为经典,说明它必然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当我们去阅读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的文学作品,可能难以理解其中的一些情节,也难以体会到它何以成为经典。

福斯特教授给出了自己的视角——不要用眼睛去读。也就是说,读者们应当跟随作者的思路,从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品所讲述的故事背景去思考,以那个时代人物的视角去品读,更能体会它的伟大之处。

轻松理解伟大作品的三个视角

在读外国作品的时候这点尤为重要。相较于本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外国的则会更让读者有距离感,难以进入作者构建的作品中。

例如,夏目漱石的《我是猫》通过一只猫的视角,“观察”主人苦沙弥的琐碎日常。如果不了解二十世纪初日本的生活、文化、经济等一无所知,显然难以理解夏目漱石试图反映当时小资产阶级思想和生活状态的良苦用心。

此外,阅读文学作品时会有一个误区:那些虚构的故事只是一个故事而已,不会涉及政治。

福斯特教授则专章提醒我们:一切都是政治。

所谓政治,探讨的不只是选举、投票。在我看来,一切和社会生活有关的事都是政治。

仍以《我是猫》为例,夏目漱石当然不单只是为了向读者们讲述一个故事,更重要的是想表达自己对那个时代所具有的社会矛盾的观察。

当时的社会矛盾主要源自于明治维新一方面使日本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使日本摆脱了殖民统治,逐渐走上了近代化道路。而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存在着许多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夏目漱石作为知识分子,面临了融入主流,获得政治权利还是冷眼旁观的不同选择。

可见,政治真的无处不在呢。

假如你仍为那些难懂的文学作品头疼不已,《文学课:如何轻松理解伟大作品》这本不足200页的薄册子会为你提供不同视角,告诉你轻松理解那些伟大作品的神奇密码。

轻松理解伟大作品的三个视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轻松理解伟大作品的三个视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bry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