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改变深深地影响了我们,而如何写作则可以帮助我们在这个新时代里大放光彩。我是学会计专业的,一直以为写作好不好与我无关,那是做运营,自媒体更需要的。然而当我去找工作的时候发现,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其实也很重要。
写作的价值在当今社会毋庸置疑,那么接下来就是如何写作这个问题了。而这时候,可能很多人就会说那我不会写作怎么办?我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办?在《学会写作:自我进阶的高效方法》这本书里,作者粥左罗以他自己亲身经历,通过十一个章节,详细地向读者重新架构我们对于写作的正确认知,以及如何完成写作,让它融入我们自己的生活,成为自己的个人品牌。作者讲述了多种很接地气的方法,全面细致。

一.如何迈出写作的第一步
很简单的一句话,直接开始写,不要畏手畏脚的。
首先,接受你写作差这一事实,然后开始练习。我们都知道一万小时定律:说的就是一项技能,只要你愿意花费一万小时的时间,就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当然,不是说一万小时就一定会成为专家。但至少,你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而不是一直想,我不会怎么办。你不会写,一直想着不会写也还是不会写,只有开始写了才会有进步。也不要想着等我准备好了再开始,你会一直拖延下去,给自己找借口。先写200字,然后尝试600,800,1000+...之前每读一本书一部电影,都不会想着要写书评影评,觉得800字好难啊。后来觉得不写书评影评,好像很多书看了就忘,理解的东西也不如别人深刻,后来慢慢开始写作。开始就写短评,几十一百来字,到后来慢慢的加多。想想高中写800字作文信手拈来,都是不断地写作练出来的。
那要想要坚持写作,就一定要做好输入,思考,输出这三点。首先,提高你的输入强度与输入效果。每年读50万字和5万字的人感受肯定不一样。但是也不要为了追求数量,放弃质量。你得确保你读的每本书你都消化理解了。其次训练你的思考能力,追问事物的本质,建立知识架构,应用知识。最后做好输出工作。你可以选择公开写作,让所有人看到你的文章,并虚心接受读者的建议。

二.做好选题工作
每个人都走过硬写这个过程,因为实在不知道写什么。一个写文章的人,需要对这个世界永远有想法,愿意参与这个世界的互动,万事万物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对象。充分了解你擅长什么领域,只有你真正热爱的,才会长久。不然你写着写着会变得很烦躁,容易放弃写作。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题目,一个有趣,新颖,有话题的标题是会吸引更多人群的。因为你得先让读者看到你的标题有兴趣点开阅读。我一直是个取标题废,不管是上学的时候,还是现在,我永远都不会取题目。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优质选题的三大逻辑(有多少人会阅读你的文章,阅读使有多大共鸣,多少人会主动传播。)和五大技巧(戳中痛点,引发共鸣,身份认同,热点赋能,提供新知)。
写作也是讲究先胜而后求战。在你动笔之前,你可以通过分析人群的共性需求,挖掘自己的关注焦点,以自己的输入来触发思考模仿借鉴这五条路径来寻找紫的选题。具体的在书中有详细的介绍,在此就不赘述了。

三.素材选取与文章结构
搜索素材有八个渠道:个人经历思考,身边人的经历,微信公众号,微博热点,知乎精华话题,百度百科,垂直网站(如创业可以在36氪这样的网站),书和课程。那在搜索素材的过程中要有耐心,多关键词,多渠道的搜索,也要多维度,不能局限于一方面,精准搜索,顺藤摸瓜的寻找素材。平时遇到好的素材也可以积累起来,微信收藏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个人是平时看到好的文章都会发到我自己的微信号上,等空闲下来进行整理。也可以引到印象笔记里,添加标签也不错。当遇到金句或者很喜欢的话,包括自己的碎片思考,也可以在自己随身准备的笔记本里记录下来。最后,强调一下,一定要定期整理,定期熟悉,这样才能成为你的东西。
在开始准备写作之前,要想好自己的写作主题,列好提纲。例如想好主题,现在发生了什么社会现象。这个现象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个社会现象。从这个现象我们应该反思什么,它带来了哪些价值。然后根据主题对素材进行搜索补充,完善提纲。不同的素材,或者说不同人身上发生的事情会让你有不同理解,你需要不断地补充来完善。
在这本《学会写作》一书中,干货很多,需要自己慢慢消化思考,我在这里只提到了其中一小部分。建议大家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能够做好思维导图,帮助自己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