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土地

儿时,秋天的土地是轻柔、欢快、五彩的小提琴曲,只有童趣,也唯有童趣。
早上,露似珍珠,掩映在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树叶间,闪耀着七彩的光芒。一个肉嘟嘟的小手,小心翼翼地凑近,想要把那珍珠抓在手心里。可是刚一碰触,那七彩的珍珠就如同破灭的气球一样,瘪了,流了,一道水痕连接了失望的黑眼睛。一转身,倔强的背影继续追逐那流光溢彩的珍珠去了。
太阳升起来了,土地温润,空气中弥漫着刚出土的花生的味道,饱满,香甜,充满着味蕾的诱惑。可是那山野顽童,似乎早已吃腻了成熟的花生,唯有另寻新的吃法才不会枉费这秋的收获。于是在地头,袅袅地散漫了烟火,夹杂着烤花生、烤白薯、烤栗子的味道。更有好事者,把捉来的蚂蚱穿成串,也放在火上烤,等绿色的成衣变成焦黄嵌黑的颜色,美味就成了。不管是文静的、散漫的、羞涩的小孩子,还是豪迈粗野的大孩子,没一会儿功夫就会成为一个个嘴角留香、满脸画花儿的大花猫了——有谁能抗拒得了土地馈赠的美味呢!
慵懒的午后,炽热,干燥,整个大地成为最舒适的床褥。干完活、没干完活的大人们、孩子们,都邪歪在一铺茅草、或是一片花生秧上,枕一摊秋果,梦一场繁华。
长大了,离得远了,秋天的土地是偶尔流行的大众音乐,说不上有多依恋,可是欢快的节奏依然让人依恋。
没有了恣意的玩耍,有的是忙里偷闲在田间地头走一走,闻闻秋收的香气,看看秋收的果实,尝尝新出土的花生白薯。此时,秋天的土地,如同慷慨的大叔,只呈现丰硕的果实。吃不完的,吃不够的,带走,带到城里的小屋里继续回味。似乎回味也能真实体验秋天的快乐,再在那一隅的睡梦中游一场金色的圣殿。
有了一定年龄,才发现秋天的土地,是奉献的土地,是忧伤的土地,更是期待的土地。如同钢琴曲中最悲壮的乐章,铿锵,涵韵,阔达,无奈,又有期望。这种感觉只有经历了、感悟了才会深刻、清晰,就如同四岁的孩子背诵杜甫的诗歌,无论背诵得多么流畅,也无法体味杜甫诗歌中的厚重与忧伤。

带着岁月的馈赠,到秋天的土地去走走,踩踩曾经孕育成长收获过的土地,呼吸呼吸见证了草木一生的空气,看看满目收割后疮痍的庄稼秧子,才真正明白为什么把大地称为母亲,为什么那么多诗人讴歌土地;才明白世上最美的语言都不能表达土地的伟大,“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为什么我们的语言如此苍白,不能写出我对土地的爱,因为土地给予我们的馈赠无法表达。
秋天的土地,满眼都是人们收获之后的狼藉,一排排放到的玉米秧子,一片刨出花生之后坑坑洼洼的土地,一个个或深或浅的沟沟坎坎……人们对待秋天的土地,没有了侍弄春天土地的耐心,没有打理夏天土地的精心,有的只是掠夺式的抢收、收割、收获,只收获果实,有用的东西,没用的秧秧杆杆就胡乱的堆放着,狼藉着草木的整齐,乱了土地的平整。

可是秋天的土地,没有言语,没有反抗,一如既往地安静、从容、祥和,人们收获的粗暴根本不能影响她什么,她依然满是欢心地奉献着。如同一位母亲,奉献自己的所有,物质的,精神的,哪怕是自己的精血,都奉献给孩子们,也无怨无悔,反而甘之如饴。只要有时间,只要有机会,她会酝酿下一轮的馈赠,倾尽所有。
秋天的土地,经历冬的期待,又会轮回春的精美,夏的热烈,又会有新一轮的收获和奉献。周而复始,不优不伤,唯有轮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