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被孔融让梨的故事洗脑,大人们总说要懂得分享,不能小气,所以谦让退让忍让慢慢地从被动技能变成习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能够传承必然有其原因,但是在孩子还没有自主判断能力的时候一味地填鸭灌输到底是不是真的好?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儿童时期成长阴影影响整个人生轨迹的内容。一个小女孩小时候家境一般,父母总是在她面前说自己家条件不好,不能跟别人家比。有一天回到家忽然看到桌子上摆着精美蛋糕和漂亮娃娃,小女孩很开心,她终于也能拥有别人家孩子才能有的东西了,还没等她伸手,就被妈妈忽然呵斥,说那是爸爸给他领导家的孩子买的,自己家哪能配得上那些东西,小女孩手足无措的拽拽身上的旧衣服走开了,自己配不上好东西的想法自此更加根深蒂固,哪怕她后来勤奋努力生活富足,到商场逛街时看到橱窗里的漂亮衣服也会下意识的觉得自己配不上,不是价签上的标价让她望而却步,只是心魔作祟。
孩童时期,更多的认知来自家庭教育,父母的思维想法直接影响孩子,所以为人父母,不能一味地教导孩子一定要懂得分享,也不要随便把孩子的东西许人,要告诉他,他的东西有自主决定权,哪怕父母也不能擅作主张。
然后再教他分享,教他一个物件有价钱,比如一个玩具可以买来多少颗苹果,但是更要有价值,把自己的东西和喜欢的小朋友分享,可能两个人会收获双份的快乐。
教他从心从善,不喜欢可以拒绝,爸爸妈妈尽量避免强硬要求你做不喜欢的事情,人心本善,天道自然,遵从本心很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