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昨天,在北京召开了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国家元首发表了重要讲话。会上表彰了一批改革开放杰出贡献100人。
我是几乎全程聆听了习总书记的讲话的。平静的语气,平实的语言,掷地有声的声音,完整的回顾和总结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验教训。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普通的欢众,发自内心的喜欢这篇报告文章。
看完了这场报告会之后,我心若有所思。
当日晚间又随意浏览了一些关于改革开放、关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公南巡讲话、经济学家向松祚的一篇文章,心里的感触就更多了一些。这便是促使我想写我们这一代人的原因。

(二)
我们这代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的尾声。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
我们出生以后,不能记事的头几年,挨没挨饿,有没有吃的,我是不知道的;但是从我有记事能力之后,也就是说七八岁时,我倒是觉得没有挨过饿。不过,我记得,好象在我几岁的时候,偶尔吃过一次集体食堂,竽头饭,挺香的,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回味无穷。
从我记事开始,由于已经在一部分地区开始实行了生产承包责任制,我们老家也实行了生产承包责任制,所以,自那以后,大概是从1981年以后,我是确信没有挨过饿的。
这一点比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就强多了。

(三)
由于从1977年开始恢复高考,而我们上小学基本上是在1982、1983年,所以,从那个时候,我们是有上学的机会和条件的。现在回想起来,我应该是1983年9月份入学的,是在我八岁时上的学。我是比较幸运的,上学年龄较同龄人稍晩一年两年,但是,我没有留级,一步一步,从小学(1983.9-1988.7)、初中(1988.9-1991.7)、高中(1991.9-1994.7)、大学(1994.9-1998.7)走过来的,比较顺利的接受了十一年的义务和非义务教育、四年的高等教育。
比之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人,我们又是幸运的。因为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人,多多少少都受到了灾荒饥饿和“文革”的冲击和影响。那两个年代的人,考取大学的人比我们这一代人少了不少。

(四)
等到我们这波学生大学毕业的时候,国企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由原来的国家包分配改为不包分配,自主择业,正好从我们九八届的这一批学生开始。
现在回过头来看,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包不包分配,影响都不大,同学们最终的区别也不大。体制内的和体制外的同学,都沿着自己的路在往前走。
因为正好赶上了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广阔天地,只要是一技之长的人,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出路。
所以说,我们这一代人,较之上两代人而言,有更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氛围,于是便有了更多的选择。

(五)由于98年以后的住房制度改革,以前国家分配福利房的制度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商品房。所以,这一代人,基本上是实现了自主购房;汽车的大量普及,这一代人基本上实现了自主购车—这一代人以前基本上都是双脚徒步走过、骑过自行车和摩托车的;至于其他的一些东西,也就无须赘述了。

(六)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这一代人,由于正处于一个蓬勃向上的青春时期,对于新鲜事物的理解接受能力较强,所以,能够很好的融入社会。
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高铁时代、汽车时代、物联网时代,几个时代同时到来,由于这一批人年轻、学习能力强,正好赶上和享受了这个世界前所末有的便捷、快速、高效、零距离。

(七)
由于十八大后,国家放开了二胎政策,所以,这一波四十上下的人,基本上还可以封山育林,抓生产、促革命,所以,据我周边的观察可知,相当一部分人至中年的家伙又子弹上膛,火力全开,要了二胎。
中国到底是个有着几千年传宗接代,认为多子多福理念的国家,再加之一孩存在的许多问题,所以,这一代人,相当多的选择了二胎。

(八)
二十一世纪的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这一代人正好处于人生的黄金鼎盛时期,国家综合国力实力跃居世界前列,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网络化、国与国之间来往更加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这一代人的全球化流动又提供无限广阔的空间与可能。
未来必定是一个智能化的时代,这一代人仍然因为具有较好的教育背景、较高的文化素质、较宽的视野和眼界,这也为这一代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综上所述,我觉得,生于斯,长于斯,生在这个时代,长在这个时代,我们都是幸运的。
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
-北京百泰富,张卫明,2018.12.18日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