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粒种子,都有着八千年的传承;每一个剪影,都是古老的现代文明。
谷子在敖汉旗的种植距今已有8000年的历史。敖汉旗是谷子的发源地,小米的故乡。2003年在该文化遗址出土了距今8000年的粟和黍的碳化颗粒标本,经加拿大、英国和我国的研究机构用C14等手段鉴定论证后,认为是人工栽培形态最早的谷物,由此推断敖汉地区是中国古代旱作农业起源地,也是横跨欧亚大陆旱作农业的发源地。以敖汉谷物种植为代表的旱作农业,保持了连续的传承,时至今日还有古老的耕作方式、耕作工具和耕作机制,呈现了与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千百年来支撑着敖汉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百姓的生存需要。因此,敖汉旗旱作农业系统于2012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清朝时期,敖汉小米成为宫廷贡米,敖汉旗也成为清廷贡米的主要提供地。
我的家乡就座落于努鲁尔虎山下的一个小小的小山村,有一个蒙古名字——长力哈达。我那些至纯至朴的乡亲们,至今仍在沿用着古老的传统的方式在春耕秋收着,劳作中各种自然地协作,热闹而生活化,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难忘。
谷子最是谦虚,愈是饱满愈是深深地把头低向母亲大地。
每到这时,便是割谷子的季节了。谷子收割后,拉回家里,在场院上要先掐谷子。也就是把谷穗儿用钎刀给掐下来,集中在一起进行碾压。每家打谷子的时候,都会有好多乡亲们自发的来帮忙,尽快把谷子掐完,铺开。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秋收的喜悦。累,并快乐着。
谷子掐完了,掐完的谷穗要铺开成圆形,方便碾压。

秸秆拉回家去,作为冬天家畜的草料。

第一遍碾压。

用赶场滚,把谷子给聚在一起,也叫聚场。


把谷子聚到一起以后,要用筛子先筛一遍。(这活小时候干过几次。很脏人的活,谷皮都往身上脸上落,睁不开眼。)

这边筛着的同时,那边再把滚过的nao子(不知道怎么写,二声)再压一遍。

这叫扇车,用来把谷子的糠和其它的东西给扇出去。





上边有一大漏斗,把谷子从上边倒下去,扇起来的风把糠吹到一边,谷粒从下边的槽子里流出来。这就是小米的前身——谷子。这边刚收完,那边已经为下一场在掐谷子了。


(以上图片拍于2008年十一期间)
这是同学家的今年新打的红谷子,打出来的小米更好吃。
从朴实无华的谷子,蜕变为金黄色的小米,有多少人间烟火,就有多少辛苦和乐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