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柏举之战

柏举之战

作者: 来时路ke | 来源:发表于2020-06-15 11:47 被阅读0次

柏举之战,春秋后期时吴、楚两国发生的一场战役。《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吴国)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西破强楚,入郢即柏举之战。

在柏举之战前,吴国也已经开始与楚国爆发抗衡,其中在60余年间,吴楚爆发十场大战,其中吴胜六场、楚胜一场和互有胜负三场,经历多场战争后,吴国开始转弱为强。

当时吴王阖闾贤明,他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并且起用外来的杰出人材如伍子胥、伯嚭、孙武等,吴国遂开始强大起来。而同时楚国就因为与晋国长期作战,加上国内政治腐败,民穷财尽,虽然楚国表面强大,但已经外强中干、风摇欲坠,楚国已在战前处于战略被动位置了。

前512年,阖闾提出攻楚的计划,但孙武认为「民劳,未可,待之」(人民疲劳,未可以,等待时机),故加以反对,阖闾听从其言。同时,伍子胥提出「疲楚误楚」的战略方针,此项方针长达六年。伍子胥建议将吴军分成三支,轮流袭击楚国,吴军先后攻夷、潜、六等地,令楚军疲于奔命,使得楚军以为吴军只是进行骚扰,故没有发现其真正用心;并且吴军又攻灭了楚盟国徐国和锺吾国,为伐楚扫清阻碍。

而当时楚国,令尹囊瓦十分残暴,对各小国都苛索无厌,更将蔡、唐两国国君扣押好几年,强行索取了贿赂才被放回国内。蔡侯向晋请伐楚,但晋不肯实践伐楚的约言,故蔡向吴请出兵。当时,蔡灭楚属国沈国,故楚发兵伐蔡,大军包围蔡。

前506年秋天,楚伐蔡,蔡向吴国求救,同时唐国国君早已愤恨楚国的侵凌和勒索,故表示加入吴国方面。虽然两国弱小,但战略位置极重要,吴国遂因此制订避开楚正面、战略迂回、直捣腹心的计划。冬天,吴王阖闾带领伍员、孙武、夫概、伯嚭,倾全国30,000水陆大军,趁楚国连年作战,东北部防御空虚,经淮河进袭楚国,攻至淮汭,吴军弃舟登陆。

阖闾以3,500士卒为先锋,在蔡、唐军队带领,突击楚国,兵不血刃通过了楚国北部三个重要关隘,一直杀至汉水东岸。楚昭王得知吴军突袭,仓猝派了令尹(即相国)囊瓦、左司马沈尹戍、武城大夫黑、大夫史皇率200,000大军进抵汉水对峙吴军。

楚军良将沈尹戍建议囊瓦率军沿汉水西岸阻挡吴军,由自己北上方城,征调楚军,迂回至吴军背后,毁坏吴军的舟楫、阻塞三关,然后前后夹击,打败吴军。囊瓦接受,沈尹戍遂率兵北上。但在沈尹戍北上方城,囊瓦受到大夫黑、史皇的挑拨,贪功之下贸然率兵进攻吴军。

吴军见楚军主动进攻,正好步入吴军的设想,于是实施后退疲敌、寻机决战的战略,主动由东岸后退,囊瓦率军追击,由小别山至大别山之间连续交战三次都失败,楚军士气低落。吴军见楚军陷于被动,于是与楚军决战。

11月19日,吴军于柏举列阵迎击楚军,夫概向阖闾建议立即主动攻击,因为囊瓦不得人心,楚军必定一击即溃,然后主力投入战斗,必定大胜。但是阖闾因为谨慎而不肯接纳,夫概不肯放弃,遂自行率领5,000士卒发动攻击,果然楚军一战即溃,阵势大乱,阖闾见夫概突击成功,于是率主力攻击,楚军溃败,史皇战死;囊瓦落荒而逃,流亡郑国。

楚军主力溃败后向西溃逃,吴军追击,于清发水追上楚军,并趁楚军半渡攻击,楚军再遭到沉重打击。吴军继续追击,于雍澨再战楚军,趁楚军准备进餐时攻击,再破楚军,吴军饱食楚军之粮,回击沈尹戍。沈尹戍得知吴军败楚军,率兵于息地回救,先打败夫概,但被吴军包围,楚军突围失败,沈尹戍见无法获胜,命令部下割下自己的首级回报郢都,楚军最终败北。楚军全线溃败,至此楚五战五败,楚国全线崩溃。

楚昭王得知前线兵败,不顾主战大臣子期、子西反对和全城军民存亡,自已带着少数人逃走。楚军得知昭王已逃,全军溃散,子期率兵赶去保护楚王,而子西就率领士兵西逃。11月29日,吴军入主郢都,屠城并烧杀抢掠,吴军暴行连连,楚国军民死伤惨重,郢都之破,楚之亡国,证明吴的兴起和此战使得孙武名扬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中一场极其伟大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当时,楚昭王出逃后,先逃到云梦,但云梦人不知这是他们的大王,故射伤了楚昭王。楚昭王再逃到郧国,郧公之弟企图谋杀楚昭王,结果楚昭王带着郧公流亡到随国,方才安全下来。

伍子胥入郢后,寻得楚平王之墓,开棺鞭尸三百下,又寻找楚昭王。随国收藏楚昭王,阖闾命随国交出,随国本来想交出,但因为占卜结果不利而拒绝。昔时,申包胥和伍子胥有交情,伍子胥逃亡时对申包胥说「我必覆楚。」申包胥就回答「我必存之。」

其后申包胥藏于夷陵,得知伍子胥鞭尸,申包胥派人指摘他「子之报雠,其以甚乎!吾闻之,人觿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但伍子胥说「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即成语【日暮途远】和【倒行逆施】的由来。)

申包胥得知伍子胥之言,遂于前505年春天到秦国求救。秦哀公认为楚王无道,不应救援,申包胥遂于秦宫门外痛哭七日七夜(秦庭之哭),秦哀公怜悯他说「楚虽无道,有臣如此,可无存乎!」,赐与申包胥《无衣》,然后命大将子蒲、子虎率五百乘战车联同残余楚军南下帮助楚复国。

当时,越趁机伐吴,攻入吴国境内。而申包胥领秦兵杀来,连同楚残军,败吴军于沂;而楚将子西也率兵于军祥战败吴军;秦楚联军亦灭亡了吴的属国唐国,断绝吴军的援应,双方各有胜负。而吴王阖闾之弟夫概,潜亡回国,发动叛乱,最后兵败奔楚。而因为夫概之乱,故阖闾率兵回国,撤出楚国,虽然其后吴楚亦有多次战斗,但未有爆发成为大规模战争,而在前504年,吴军取番,楚惧,迁都于鄀,楚国亦渐渐稳定下来,吴楚再无大战事爆发,吴亦把主力战线转到越方面。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理使人深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阅读打开人生新方向 !!!

相关文章

  • 柏举之战

    柏举之战,春秋后期时吴、楚两国发生的一场战役。《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吴国)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

  • 吴楚柏举之战

    公元前506年的柏举之战,是“自商周以来规模最大、战场最广、战线最长”的战争。这三个“最”字,充分说明了柏举之战的...

  • 不龟手药

    本来正列说白起用兵,忽想起庄子不龟手药。白起三战对春秋三战。伊阙之战对繻葛之战,各个击破破联军。鄢郢之战对柏举之战...

  • 史上经典的以少胜多战例(7)

    柏举之战。春秋时期著名战例。吴主阖闾称霸之战,也是“中国兵圣”孙武成名之战。战中孙武和“复仇者”伍子胥帅3万吴军千...

  • #红书房#《国语集解》196:如何面对自己的失败

    楚语下·第4则 柏举之战,蔡昭侯与唐成公联合吴国攻打楚国,楚国大败。第4则就接着第3则鬭且对令尹子常的批评后,柏举...

  • 吴军入郢的暴行:阖闾祸乱后宫,伍子胥掘墓鞭尸

    楚昭王十年(前506年)十一月,吴、楚两军在柏举(今湖北麻城)摆开阵势,史称柏举之战。此战双方共出动二十三万人,其...

  • 柏壁之战

    后发制人创造战机的柏壁之战唐初,马邑 (今山西朔县)割据势力刘武周欲南下争夺天下。武德二年(公元 619年)六月,...

  • 孙子孙武孙膑的关系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安乐人。后来投奔吴国,在伍子胥的推荐下得到吴王阖闾的重用。在柏举之战中,孙武率领吴...

  • 沈尹戌:苟不能卫,城无益也

    鲁定公四年(前506年)的吴楚柏举之战,三万吴军深入楚境击败二十万楚军,继而五战攻破郢都逼走楚昭王,以军事史上“以...

  • 晋国史话·第三辑(419)弭兵的终结其二:吴军入郢

    柏举之战 在接到蔡国的求救信号后,吴王阖闾亲率兵马乘舟北上,从豫章(合肥附近)折转西进,与蔡、唐两国联合发兵进攻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柏举之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fuc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