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初体验

作者: 拾光筑梦 | 来源:发表于2022-02-16 00:00 被阅读0次

热情奔放生命力,是叔叔对草书的定义,也是他自己练习草书的心得。因此从他知道我在练习楷书之后,就建议、鼓励、支持我去感受草书。当叔叔提到草书,是我第一次在意识上感知草书的存在。在此之前,草书是与我毫无干系的透明状。听着叔叔的建议,心中对草书充满了向往,对热情奔放生命力这模糊的概念充满了希望,第一时间让少年下单买回草书。

假期里,我迫不及待地拿出草书来感受,希望体验到热情奔放生命力的存在。第一次接触,草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写的真快!因为是拓写,描出来的美感还是有的。涓涓看到我写,也很兴奋的冲上来。于是我们两个一左一右的比划起来。不一会,战果已经摆在眼前,美感在,但体验感降低很多。我描的和涓涓描的,几乎分不出来。但这时候我心中所想是,等我像练习楷书那样练习到一定程度,我自己来写,因此刚开始我就把最漂亮的《千字文》留在最后。

左侧涓涓拓写

我把练习成果发给叔叔,叔叔给出了评价——涓涓写的,让我震撼!对我的评价则是:其中,只有吊民伐罪四字,我明白意思。其他的,就觉得你写的很棒!叔叔给了莫大的鼓励。由于不认识草书,选择内容特意选择了熟悉的《千字文》。

叔叔在鼓励之后,还给出建议,放弃拓写,选择自己比划。惯性让我当即反驳,我还不认识草书,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怎么来写?叔叔拿自己来举例——他的草书很快就是自己比划出来的。同时理性地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分析。第一,我没有把目标定为当书法家,所以不需要长时间的一直练习,也不需要有多大造诣;第二,我需要的是感受草书的热情奔放生命力,选择拓写就失去了这种感受的存在;第三,可以把草书当做一幅画,将其比着画出来。这样以来,每写一个字,可能就是一种新的体验,一种生命力的体验。而我现在的想法其实是一种拖延和逃避,你没有那么多时间浪费在这上面,形象的说,你需要让自己的人生从楷书走向草书。

于是我灵机一动,想到一个方法,就是脱离拓写,在拓写的纸张上,选择左侧或右侧自己单独写。于是有了第二次接触。这次我选择的不是熟悉的《千字文》,而是怀素的《自叙帖》。写的时候,特意提前找出《自叙帖》的原文,好知道自己画的是什么。

借助原文的对照,我勉强的认识一些字,半个小时,战果斐然。看着自己这些鬼画符,虽然美感不在,却让我对草书有了一定的体会。

体验狂草

最初、最基础的体会,当然是不理解。不理解它的内容和美感,这是一种孤独的感觉。这种孤独不仅是对书写者高处不胜涵的孤独,也是我看不懂而催生的孤独,说明我没有进入草书的世界。第二个感觉就是奇妙,感叹草书的灵动性。每个字的写法都不一样,甚至可以说每个笔画的写法都可以不同,甚至文字的前后顺序也会影响到文字落笔的成行。更为奇妙的是,我想象到,上下排版会影响字态,左右排版肯定也会有所区别。这种灵动性也许就是热情奔放生命力的体现。第三个感觉是好奇。好奇这些草书大师他们的草书是如何练成的,是直接挥洒出来的,还是从隶书、行书、楷书等等发发展过来的?哦,想到这里,也许我应该去查一下草书的来源。

拓展:草书始于汉初。当时通用的是“草隶”,即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汉未,张芝变革“章草”为“今草”,字的体势一笔而成。唐代张旭、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 狂草”。

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划连绵。“大草”与“小草”相对称,大草纯用草法,难以辨认,张旭、怀素善此,其字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阿淼写于2022年2月15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草书初体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gch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