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阅读打卡群开始了第19个100天,有小伙伴让我分享一下如何读书?
借这个机会回顾一下我们1800天的阅读历程。
我觉得这个可能也是习惯的养成。
首先,刚开始打卡的时候,我也会想如何读书,怎样读一本书,还会想应该挑什么样的书来读,怎么选书之类的问题。
现在我基本上随手拿起什么书我都会看,以前是自己挑书看,现在是有什么书我就看什么书,甚至会刻意去看别人的书单。
因为每个人自己选择的都是自己喜欢,往往会有共通性。而别人选择的,可能自己正常不会选,而这些不会选的内容,往往是自己比较匮乏的知识面。
其次,选书之后就是阅读了。老实说我以前经常读一点就翻不下去了,或者读起来枯燥乏味,没有阅读的快乐和满足感。也曾经会在这个问题上纠结过。
现在接纳度比较高,只要选了,就会从头到尾看下去。如果还有碰到读不下去的,我也会很自然换书,因为这种情况出现很少了,所以偶尔发现读不下去不会有负担。
这半年没有出现中途读不下去的书了,这个可能跟阅读量也有关。
第三,从量变到质变,可能还需要从输入阅读到输出阅读。这得从之前的365天日更写作开始。
虽然现在没有在坚持日更写作了,但是那段时间确实让我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就像你说的,单纯的抄写阅读的内容作为打卡,收获不大,其实我们都是从这一步慢慢走过来的。
从最开始抄写有意思的段落和句子,到后来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阅读的感受,有时候也会针对阅读到的论点进行正反方的自我讨论。到现在针对一本书去看整个故事,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我感觉更有意思了。
到这个时候我不会再去思考怎样去读书了,我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我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我觉得怎么读让我更快乐,更有满足感,就怎么读,没有任何条条框框束缚了。
最后,我觉得这里面肯定还是有一些逻辑存在的,但我没有去细细的整理,大概可以理解为长期阅读养成的自然习惯了。
既然是一种习惯,那每个人肯定是不一样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没有标准答案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