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上初一的小瑶今天要去办身份证,堂弟媳一大早来我家接小瑶(她最近一直住我家),当时小瑶正在边吃早餐边玩手机,听到她妈妈进门的声音,她赶紧把手机收了。看到小瑶,弟媳就是一阵输出,“不要随时抱着个手机,昨晚是不是又玩到很晚,看看你除了手机,还会做啥,一天天的……”
弟媳越说越起劲,开始小瑶没说话,但渐渐地,她绷不住了,开始顶嘴。这时,她妈妈的火气更大了,两人的争吵慢慢升级。
眼看形势越来越不可控,这时,我发现心中有些不悦(看见情绪),以我对自己的了解,下一秒我就会发火了。
这时,我面带微笑,静静地听着,也紧紧地盯着自己的情绪(盯住情绪),感觉想发火的念头一点点弱下去。
我为什么想发火,一,我觉得弟媳没素质,大清早跑我家来和女儿吵架,不吉利;二,她当着我的面数落女儿玩手机,是怪我没看她女儿吗?她自己都管不住,凭什么我就管得了,太不把我放在眼里了……也许都不是,没心没肺的弟媳可能就是看到女儿玩手机不爽,想说她两句。(挖掘执着点)
眼看她俩越吵越激烈,我对弟媳说,“你少说两句,先让孩子好好吃饭,今天办身份证才是正事,手机的问题以后慢慢沟通……”转过头,我对小瑶说,“你妈妈要你少玩手机也是担心你的身体,玩得太久, 眼睛也受不了……”(行为改变)
学长点评;小雪同学,我们修行是要求自己向内求,对弟媳的那段算不算我们对别人的评判呢?
“她当你面教训自己的女儿,是她平时的行为模式还是你自己头脑在编故事呢?”这方面你可以再挖一下,从自身去挖,别挖别人哦。
孩子玩手机这个事,你前面也说了,她自己的父母天天骂都改变不了,可能会因为你一句劝而改变吗?这个不是你改变行为,是你希望孩子改变行为呀。
我的回复:谢谢小言学长的用心点评。
1、对弟媳的那段确实是对她的评判,学长这样一说,我细想了一下,我发现我一直以来都不太喜欢她,总觉得她的行为习惯不太好,总希望她能改变,但她从未改变,渐渐对她失望。“修行是要求自己向内求”,我才意识到,我应该要求自己改变,而不是要求弟媳改变。
2、弟媳教训小瑶,是她平时的行为模式,她们母女两人随时都是见面就掐。但我后来关于执着点的挖掘,是我的头脑在编故事了,这会来看,感觉这个执着点有点立不住脚,这是我在编故事。这事的执着点可能就是我不喜欢弟媳,她教训小瑶,就触发了我的情绪按钮。
3、这次的觉察作业,最后的“行为改变”,确定是我要求孩子改变,我的行为并没有改变。总体来说,这篇觉察作业是失败的,但是我从中体会到了更多,这应该就是失败的意义。
学长辛苦了,谢谢。
学长回复:看到觉察失败也是觉察哦,没事儿,坚持就好了。
学长说,我们已进入剥洋葱阶段,千万不要玻璃心。
想要改变什么,总要付出点什么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