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悲剧的发生:6月4日,湖南汉寿一名小学六年级12岁的学生在上完第一节语文课后,将一封遗书交给同学后冲出教室,从五楼教室外的栏杆上跳了下去。随后送医院,经抢救无效身亡。遗书中,希望妈妈能和爸爸复婚,她爱妈妈,爱爸爸......
这孩子为什么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来劝父母复婚?
1,每一个孩子在0-3岁都会有婴儿期的全能控制感。
就是他们觉得自己是超人,他们做任何事情,修复任何被损坏的事物。3岁左右,当自我认识形成,孩子才逐渐意识到自己可能不是超人,他有可能没有办法做很多事情,比如让某位死去的亲人复活。
孩子是在一次又一次全能感挫败的过程中,学会哀悼丧失,接纳缺失,接纳人是有局限性的,有很多事情没有办法做到,学会让自己在这种缺失与无助中活出自己的样子。
2,孩子的这个学习过程,需要父母给予支持和引导。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用孩子可以听懂的话解释发生了什么,还需要解答孩子对此事产生的疑惑,而不是给一个理由或骗孩子。孩子会产生强烈地挫败感和无助感,因为他们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父母需要可以承载住这份情感。这需要父母可以允许自己感到挫败和无助,否则会指责孩子表现出来的情绪是不应该的,这样孩子很容易在全能感里走不出来。
孩子可以积极面对的前提是父母托住了他们承受不了的情绪,所以遇到问题情感支持第一,然后才是如何应对。
3,当孩子体验到外界其实很多不受自己控制,而又在全能感中走不出来,那么最后剩下可以控制的就是自己了,比如自己的身体或是生命。新闻的这位孩子12岁了,她也许越来越多的意识到,自己有很多事情是无法改变的,看起来她不能接受这是一个事实,于是她现在控制自己的生命还控制她想改变的事情。
长大就是一个不断妥协的过程,而这里的“妥协”是对自己全能感的妥协,自己不再是想象中的超人了,接纳人是有局限性的,很多事情就是有缺失,不完美的。希望父母们可以陪伴孩子更好的走过这个过程,完成这一阶段的人生功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