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圣人?

作者: 作家雪漠 | 来源:发表于2018-06-17 22:43 被阅读30次
何谓圣人?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相对于个体生命来说,天地是最长久的。所以,很多人老是说天长地久,希望自己的生命、爱情、事业能永恒。白居易写过一首诗,叫《长恨歌》。记录的就是唐玄宗和杨贵妃谈恋爱的事。他们那时常说天长地久,希望爱情能像天地一样长久,但后来还是分开了。所以,白居易在诗中写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天长地久是个相对的词,天地也是有寿命的,只是相对个体生命来说,天地的寿命更加长久罢了。

很多道人的追求,都是与日月同寿。《庄子》中记载了黄帝求法的故事。说的是黄帝如何两次拜求广成子,希望广成子能教他至道,包括第一次是如何因傲慢而求之不得,第二次又是如何因谦卑而求法成功的。据说,广成子给他的点化是:“至道之情,杳杳冥冥。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心净心清。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长生。

慎内闭外,多知为败。”这跟道家的观点也有相通之处,《黄帝内经》中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也跟道家的观点很相似。据说,广成子已经活了一千多年,黄帝按照广成子教的方法去修,后来也修成升天了,还带了妃子、臣子等几十人一起升天——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虽然我们说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但事实上,早在黄帝出现之前,就有修仙得道者,道家思想早萌芽了。看来,老子肯定是有传承的。

《西游记》里还有一个故事,孙悟空跟须菩提学法,须菩提传一个法,孙悟空就问:“能不能让我长生不老?”须菩提说不能,孙悟空就说不学。须菩提再教一个,孙悟空又问能不能长生不老,须菩提说不能,孙悟空又不学。这样一次一次问下去,到了后来,须菩提终于说了一个法,就是通过精气神的训练,让自己长生不老。这时,孙悟空才肯学。

历史上充满了这样的故事。人最希望永恒的东西之一,就是生命;人最恐惧的东西之一,就是死亡。但天下没有长生不老的人,仙人的寿命也是有限的,仙人也还会轮回。

黄帝升天后怎么样了?跟他一起升天的妃子大臣又怎么样了?孙悟空如果不去西天取经,他哪怕修得了长生法,又能怎么样?

或许,广成子也只是借黄帝对永生的期待,给他灌输一种修身的道理。就像《道德经》之所以说天长地久,也不过是老子没办法用其他东西比喻,只好用相对更长的天,和相对更久的地。事实上,跟法界相比,天地的寿命也不过是一个时生时灭的水泡。因为,法界是无始无终的,那才是真正的永恒。

老子证道了,所以老子求的不是永恒,他也知道,世上只有谷神不死。他想告诉尹喜的,仅仅是一个道理:天之所以为天,之所以长久,不是为了它自己;地之所以为地,之所以长久,也不是为了它自己。因为它们不是为了自己,所以它们才能长久。同样道理,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之所以得到万古敬仰,也不是为了他们自己,正是因为他们不为自己,他们才影响了世界,才实现了不朽。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圣人永远把自己放在最后,但他往往能被整个人类所铭记。许多圣人都是这样,表面上后退,尽量不让人知道,像老子,最后干脆躲到关外去了,但直到今天,谁也忘不了他。

“外其身而身存”,他不在乎自己的身体,但他的生命往往很长。这个生命不单纯是他的肉体生命,也包括他的智慧生命。

“非以其无私邪?”难道不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吗?圣人的无私,往往能成就圣人之私。“私”也是相对的,它仅仅是一个人的心愿。他想利众,那么利众就是他的私心;他想利己,那么利己就是他的私心。发愿利众,以利众为私的人,就是圣人。圣人之私,其实是一种大心和大愿,圣人无私。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他们的愿望反而能实现。

这一章的内容非常重要。它影响了几千年来的中国文化,也为人类个体、社会构建了非常重要的价值标杆:无私、无为、为公、利他,才是圣人,也才能成就自己。认可这种思想的人,就会通过升华自己来成就自己,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成功就是圣人。

老子在告诉你道是什么,值得追求的是什么,它们值得追求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它。

这种价值观是伟人、圣贤的土壤,后世很多伟大思想的出现,都跟它有关。

比如汉文帝、汉景帝的文景之治。他们推崇“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自己的生活简朴到极致,还不让别人供养他们珍稀宝物,连皇帝都这么节俭,官吏自然不敢贪奢,于是就营造了很好的风气。他们还鼓励农业发展,奖励努力耕作的老百姓,劝解官员关心百姓,每到春耕,甚至亲自下田耕作。连皇帝都种地,老百姓怎么敢偷懒?所以,发展到汉景帝时期,国家就从楚汉之争后的经济萧条,变成了繁荣富裕,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官府也没有因为少收赋税,就变得贫穷,反而因为闲钱太多,长久不用,穿钱的绳子都断了,散钱遍地。这说明,当时的生活水平已经非常好了,老百姓很安宁,国家也很安定。这种治国之法,就源于老子的“无私”。

孙中山的“天下为公”,也跟老子的思想有关。它就像中国文化的原点,怎么都绕不过去。这也正好证明了老子的思想:“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节选自《老子的心事》雪漠

相关文章

  • 何谓圣人?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 何谓圣人

    古往今来,关于圣贤的定义众说纷芸。毛主席生前曾说中国历史上出了两个半圣人:孔子一个,王阳明一个,曾国藩算半个。毛主...

  • 何谓圣人

    圣人,就是无我的人,并引领人类回归初心的人。

  • 20220721 何谓圣人

    字数:670 《说文解字》曰:“圣者,通也。”《周礼》:“六德敎万民。智仁圣义忠和。”注云:“圣通而先识。”《洪范...

  • 104、何谓「圣人之道」?

    《系辞》第六章给「易」下定义,第十章介绍「易」的作用。都比较晚,而且间距有点大。之所以如此,除了内容上有必要的过渡...

  • “圣人生于疾学”:读书无用?

    “圣人生于疾学” ——读《吕氏春秋·劝学》 川夏 何谓“圣人”?“圣人”在儒家学说中指品德高尚,智慧高超的人。当然...

  •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何谓: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是以:所以说 圣人:开悟之人 处:永远处于 无为:没有...

  • 我所理解的《道德经》(三)

    第三章 圣人之治 何谓圣人之治?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天下太平的环境才可以称之圣人之治。 不尚贤,使民...

  • 曾国藩为什么能成圣?

    曾国藩在他30岁那一年,给自己定了一个伟大的目标:“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何谓圣人?所谓的圣人,就是通过自己的勤...

  • 《白鹿原》:朱先生的圣人之道

    毫无疑问,陈忠实先生在《白鹿原》这部史诗级的小说里给朱先生赋予了“圣人”的称号。 何谓圣人?陈忠实通过白嘉轩之口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谓圣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hdg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