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北京宣传垃圾分类20多年了,政府推行垃圾分类试点也已经多年,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乐妈做关于垃圾分类的讲座时,经常会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自己在家做了垃圾分类,可是扔到小区垃圾桶之后,所有的垃圾被混在一起运走了,感觉自己的分类白做了。乐妈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只能告诉他们,如果有条件自己做堆肥就自己堆肥,如果没有条件,仍然要坚持垃圾分类,这是一个习惯,等政府有条件分类运输了,我们也无需再改变习惯。推动政府分类运输也确实需要更多人分类的行动,环保组织多次跟市政管委提出过分类运输的问题,可他们回复在绝大多数的小区,三个垃圾桶里放的都是混合垃圾,根本没法分类运输。这也是事实。这样下去,真正实现垃圾分类看来是遥遥无期了。
那么到底有没有可能走出这一困境呢?最近,乐妈了解到北京绿色空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高速发酵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应用高温好氧发酵技术,24小时内可将厨余垃圾转化为生化腐殖酸。北京有几十所中小学和几个小区安装了这种厨余堆肥设备,这样可解决厨余垃圾运输问题,不需要等到所有家庭都做好分类,只要有愿意做垃圾分类的就可以把厨余垃圾送去处理,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模式。
乐妈跟绿色空间的张总约好昨天上午去东城区的民安小区参观,天津的一个好朋友也在社区和幼儿园宣传垃圾分类,特意赶过来学习。
从小区北门进去不远就看到绿厨小屋,这是由万通公益基金会资助建成。另外几个小区的高速发酵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则是由开发商投资,比如万科、首创,这几个开发商比较注重环保。

进到小屋里,有一股淡淡的酒糟味儿,不像别的处理厨余垃圾会产生刺激性比较大的气味,也不会引来蚊虫。


居民把分好的厨余垃圾放在小屋门外

小屋管理员每天定时把厨余垃圾投入厨余垃圾存放箱

厨余垃圾存放箱装满后,按一下提升机和进料门的按钮,存放箱会自动提升并将厨余垃圾倒进处理设备,之后的发酵是全自动化。

虽然该设备处理厨余垃圾并不会产生多少有害气体,但为了完全达标排放,配套安装了空气净化塔。

厨余垃圾经过高温发酵,24小时转化为肥料,一吨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后,减量70%多,可得到25-30%的生化腐殖酸,为深褐色粉末,摸起来像面粉一样细腻。减少的重量是水,因为厨余垃圾中水分含量高,在发酵过程中,水分转化为水汽,经空气净化塔过滤后排放。

根据设备记录的数据显示,该设备已运行4年,已累计处理厨余垃圾16吨多,平均日处理厨余垃圾约12公斤。

今天先简单介绍这么多,下次有时间再介绍餐厨垃圾大规模处理(日处理几十吨)情况,以及一些细节问题,还有畜禽粪便和秸秆堆肥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