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一打开手机,就是铺天盖地中秋话题,我对过年过节已不再向往。
我不是不爱,曾经沧海难为水,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切都看淡了。前几年一到过年过节就很忧郁,我让女儿去陪她的爷爷奶奶了。现在的先生不爱热闹,孩子又不在身边,过年过节跟平时一样少了氛围。妈妈去世后似乎把团圆的美好给封存了,至今还没有解锁的钥匙。
记得儿时的中秋,一大早爸爸就把过节的菜肴装满了一大篮子。妈妈和大嫂杀鸡宰鸭,二哥劈柴生火,三哥打扫院落,四哥挑水,我也没闲着在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吃饭前,爸爸把每一样菜都用小碟摆在祖宗案前,点上三支香祭拜完,全家方可上桌。满桌的佳肴是让人惦记的,先上四碟凉菜:有《香菜拌花生米》,《糖醋小萝卜头》,《凉拌黄瓜》,《凉拌皮蛋》。(皮蛋:剥壳后,不能用刀切,沾刀摆盘不好看。只见手拿一线头,嘴拉一线头,把皮蛋拉锯分成四份。一般用六个皮蛋,上面浇点蒜蓉、醋、麻油摆成花型装盘。)四个炒菜:《鸡杂炒豆米》,《青椒炒肉丝》,《干子胡萝卜炒肉片》,《糖醋藕片》。四个烧菜:《红烧鸡》,《灰灰菜烧肉》,(灰灰菜是夏天在外摘的,用草木灰搓揉成干菜)《红烧鲫鱼》(两条),《烧三鲜》,(三鲜包括肉片、蘑菇、笋片、鹌鹑蛋、里面加的都是老鸡汤)妈妈说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白菜烧豆腐》寓意四季平安。

大人们都喝点酒,我就吃菜。最后,再端上《老母鸡汤》。我们家炖鸡汤,整鸡什么都不放,喝时也不放盐,就喝它的原汁原味。直到现在,做法依然传承。
晚饭后,一轮明月正悬挂院中。全家围坐在一起,泡一壶茶,桌上放着椒盐月饼和豆沙月饼,都切成小块。(椒盐月饼:我特别喜欢吃它的外壳,像雪片一样一层一层,里面有红丝绿丝还有冰糖)。豆沙月饼:外壳绵软,我爱吃里面的红豆沙,远远的就能闻到浓郁的香甜)。一边吃着月饼,一边听爸爸说着嫦娥奔月的故事。
那时的月亮是那样的明亮,那样的清澈,那样的温暖。惹得清风赶来,不时飘散着桂花香气和桌上月饼的香甜味道,在院子里缓缓飘荡,这一飘就将近三十年啊……
虽然这以后再也不见那年的中秋月明,但日日是圆的。她早已刻在了心底,流淌在血液,照亮了世界,清润着每天,足以温暖此生。

明月几时有?千帆迎璧田。
一更三十过,再见白云边。
春梦愁心寐,秋痕意欲禅。
怎归枫叶里,吟弄入诗圆。
——辰 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