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我的知乎周答
如何与世界观、人生观愉快玩耍
这篇文章不仅是在分享我对三观的理解,更是在解释我的成长最底层的逻辑,包含这么几个问题的答案
- 我是怎么解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给我们带来的价值是什么?
- 如何让三观指导自己的个人成长?
- 如何找到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一、我是怎么解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三观为什么这么难解释
很多人想找到自己的三观,但却迷茫不得解,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个:没法联系实际。
在各种有关三观的资料里,大多是类似世界、人生、主观客观、唯心唯物、意识物质这类的哲学词,或是跟意识形态相关词汇,诸如普世价值、自由、公平等。
这些本身没有问题,但是,跟我们联系在一起,就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它们离我们太远了。
我们很难把这些词用到工作、学习、生活中,把它们当作决策标准,做事还用唯心唯物、意识物质去分析,没法做。
正因为这些词都停留在书本里,还是最枯燥的哲学、思想政治书,所以想变成自己的时,会无从下手。
(二)、如何把三观联系实际
在解释三观前,先要把三观跟自身关联起来,也就是能和个人能力、行为关联,在这里我借用了一个叫NLP的工具。
这里的NLP是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神经语言程序学),不是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自然语言处理),是一个心理治疗的工具。因为它分为六层,所以又被称为理解六层次。
它本来的样子是这个:

这个结构很不错,我做了下修改,整合进我在诸多领域的知识,改造成个人成长的顶层架构工具,我对这六层的是这样定义的。
- 世界观:我怎么看待世界
- 人生观:我怎么解释我的人生
- 我的价值观、信念、原则
- 能力体系:我会什么,要会什么
- 行为:现在做什么,要做什么
- 环境:外部资源、社交圈、人脉
有了它,便可以自上而下的从三观落地到当下能力和行为中,在后面的个人案例中,再详细阐述。
二、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给我们带来的价值是什么?
在进一步解释之前,先要理解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价值是什么,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借用这一句话,它们的作用在于: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
有了世界观,就有了自己的自由思想。看待这世间万物就有了自己的思考原则,对于一些终极问题,世界是什么,有没有神和来世,也有了自己的解释。
子曰:四十而不惑,就是这样。
你也不会轻易被其他人的说法迷惑,比如一些封建迷信,人云亦云的观点,无论怎样,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
而人生观的价值在于,让自己有了独立的人格,你知道自己是谁,要过一个怎样的人生。
不会轻易被周围人的看法扎心,比如父母、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种质问人生的话题:结婚了吗,买房了吗,大城市买不起,不如回老家考公务员吧?
子曰:三十而立,就是它了。
最重要的是,人生观会让自己获得一个超强的被动技能:自我驱动型人格。
试想下,都知道自己的人生怎么度过了,还会躺床上刷手机,看剧,打游戏嘛。当然除非你想清楚的人生观就是躺床上,那太好了,人生已经实现了。
然后,各种迷茫、颓废、拖延症全都消失了,一些所谓的自律行为,轻松做到,比如你想养成每天早上起来看书的习惯,第二天起来就养成了。
因为,所有与自律相关的事情,早起、每天做计划、运动、管理时间,这一切的本质,都是在管理人生。人生不明白,管理人生的任务和时间干嘛呢。
当然,也可以来知乎挨个编故事装逼了,比如下面这些关于自律的话题。
如何逼自己做到真正的自律?
高度自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如何不痛苦地早起?
有哪些时间管理的习惯?
当别人还在谈各种方法、工具、能力的时候,你都可以直接拉到人生那么长来回答,从三观展开,自上而下谈到工具和方法,后面有时间,我就准备挨个编过去。
三、实例:如何让三观指导自己的个人成长?
这里用我个人的案例来解释下如何和自己的三观玩耍。
L1、世界观:我怎么看待世界
首先是世界观,我怎么看待世界,我把它概括为:超越范式,万物皆为我用。
在我眼里,世界是这样的蛋:

我把世界分为内外两层,外面是客观世界,我在这里行动,里面是主观,我在这里思考。这两边既相互联系,又彼此隔离,换句话说,它是表里不一的。
外在:世界、求存、有效
在这个世界里,我的行动是为了求自己存在,说白了就是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
怎么衡量自己的行动呢,一个词,有效。
什么是有效,定义是产出看得到的成果,给一部分人带来价值,被认可。
这也是我为什么把知道的一切,都逐渐公开在这个作品库的原因,见:http://chukai.link。
如果所做的事没有成果,或者成果不能被人看到,不能给人带来价值,那就没有意义,这样的行动就要避免。
并且有效的还有可以这么解释,举一个特殊场景。
比如,有人在怀胎九个月时意外流产了,如果用纯理性思维来安慰,世界上难免有意外,开心点想开一点之类的。但如果信佛的话,可以这么安慰,佛曰,一个人到这个世间来投胎,是有四类: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这个孩子是来讨债的,他的债还完了,以后的日子就变好了。
以前,我肯定不认同后一种,我不信教,也反对用宗教来解释这个世界。但现在我不这么想,如果后一种有用,特别是对方是佛教徒时,那我拿来安慰也是可以的。
我会认同可以用一些宗教、风水之类的东西来解释世界,只要有效就好。
所以,现在我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信念,那就是我不再认为自己是完全靠科学的无神论者,而是,科学也好,上帝也好,一切皆工具。
如果真的有上帝,我也不会信仰他,而是把他当作我看这个世界的工具,只要有效就好,这就是我的世界观的外在。
内在:我、求真、自恰
我的内在则相反,求“真”,这个“真”加了引号,意思是我要求的是自己的“真”,而不是所谓的客观真理。
而什么是自己的真呢,它的定义叫自恰。
什么自恰,举个例子:
外面下雨了,地面还是干的。
你会说这不对啊,怎么会是干的呢,没错这就是不自恰。也就是遵循本心,让自己舒适。
所以,我或许会用宗教的东西在世界上行动,但我内心却是不信的,那只是有效的工具。至于我信什么,当然是信科学啦,科学才让我自恰。
还有中医,现在也不反对了,如果有效的话,至于信不信,让科学来说话。
我们再把自恰放到人生中,人生自恰就是自己一生想要什么,常有人说按自己想要的方式度过一生,从这里可以切入自己的人生观了,我们后面再谈。
综上,把两者整合,就可以萃取出我的世界观了:超越范式,万物皆为我用。
所谓的范式就是指,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等等的集合。
而超越范式源于《系统之美》,意思是摆脱任何范式的控制,保持灵活性,意识到没有范式才是“真实”的,为了实现目标,可以选择任何合适的手段。
当然,这样容易被解释成达目的不择手段,并不是,人的有底线的,有需要坚持的“善”的标准。
比如,把宗教来出来慰藉心灵可以,但搞邪教,出来危害社会当然不行,这样就让我不自恰了。
所以,通俗的解释,在我的世界观里,我是一名实用主义者,跳出世界之外,把世界当成追求外在价值和内在善的工具。
至于哲学那些问题,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是意识的,物质的,或是那些神学问题,有没有神、灵魂、轮回来世这类的问题。现在对我毫无价值,自然也就不用管了。
L2、人生观:我怎么解释我的人生
人生观源于门口保安,不对,哲学三问:你是谁?你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
它的关键是自恰,找到自己想要的人生,我把它展开为以下四个问题。
- 我用什么样的方式度过一生?
- 愿景:未来10~20年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 使命:未来5~10年我必须完成的事情是什么?
- 哪三个标签是我的核心价值节点?
我的人生观里没有过去,因为人的当下的任何表现都是过去经历的投影,现在的逃避,肯定是过去经历了不好,现在做事积极主动,肯定是过去获得了收益。
这些经历是财富,也是负担,为了更好的看向未来,需要抛弃。
1.我用什么样的方式度过一生?
跳出自己的时间轴,看向自己的一生,用一句什么话来形容这个过程?
我的回答是:系统化成果积累、持续成长
这些都是高维概念,必须一个个解释。
系统化:不能专注一个点,要站在最顶层的进行系统思考,构建个人的成长体系,生活、工作、学习都要皆顾,保持生命的平衡。
成果:产出可以看得到的有效成果。
积累:将成果积累起来,种出一颗参天大树。
持续:有生之年。
成长:
- 满足自己的内心的需求
- 优化假设、修正三观、提升认知等
- 价值变化:产出价值
2. 愿景:未来10~20年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10~20年后的那一天,我用几个什么样词来形容自己的那时的身份?
这里开始把时间轴往回拉了,之所以有时间限制,是因为一生太长,牵引人生的线容易断,难以指导当下的行动,而太短则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看不到更好的未来。
我的回答是:我将成为一名具备多元化思维、系统洞察本质、卓越远见的跨界专家。
当我闭上眼睛,看向10年后,我觉得这个样子非常满意,探寻方法我们在最后一节说明。
3.使命:未来5~10年我必须完成的事情是什么?
时间又往回拉了,它的另一种描述是,假如要满足你的世界观,让自己自恰,成为愿景里的样子,未来5~10年可以做什么。
目前的描述是:30岁之前只为改变自己,构建一个持续高效能成长的个人成长体系。
我今年刚好25(18年),所以三十而立正好是5年后,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点。
改变这个词,我的认知源这几点:
- 这句话本身化用于《30岁之前的每一天》这本书。
- 行为科学领域,《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一书中描述的第二序改变。
- 埃里克森的教练原则之五:改变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不可避免。
- 切合上面关于持续成长的解释。
持续:可持续运行和发展。
高效:不断优化单位时间内的效率,比如提升思维能力等等。
成长:满足需求、优化假设、价值变化。
体系:诸领域平衡,且像生态系统一样自循环和自生长。
L3、价值观、信念和原则
这一层,可以列出符合自己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价值观、信念和原则。
它们可以源于自己看到的各种书资料、资料,也可以是自己总结的,感觉自恰的。
比如,我认同的价值观有:独立、成长、奉献。
根据世界观,会有这样的信念:科学也好,上帝也好,超越范式,万物皆为我用。
思考问题的原则是:系统思考,本质导向。
职场竞争的原则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特。
这些都是可以指导行动的,前面世界观里聊了一个关于宗教的例子。
再谈一个职场竞争的原则,人精我特的意思是,在精通的基础上跟别人比特长。就比如玩吃鸡,大家都只有是防弹衣和枪,你挂着手雷,后面跟着飞机坦克,别人就没法玩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的同时,还会学习系统思考、教练技术、目标管理。大家都精通这个领域,谁也不服谁,但我们的系统思考能力比人厉害、情绪调整比人厉害,任务规划和时间管理比人厉害,别人就没法跟我们竞争。
L4、能力体系:我会什么,要会什么
这个问题的表述是,这个世界和人生已经在你的面前展开,为了成为想要的样子,你现在有哪些能力,还需要哪些能力?
把这些能力列出来,就是现在要构建的能力体系。比如我的:http://grow.chukai.pro/
能力分为三层:认知、能力、能级。(源于古典的《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能级目前我还够不上。
认知:三观、信念、原则这些就属于人最顶层的认知内容。
能力体系:分为三块
- 核心能力
- 思维能力:系统思维、理解力等等
- 健康:生理(运动、睡眠),心理(情绪管理,状态调整)
- 竞争能力
- 视自己的工作而定,比如软件开发。
- 拓展能力
- 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写作、英语、兴趣爱好等等。
有了这些,排个优先级,缺什么补什么就好了,我现在在刻意练习的有写作、系统思考、健身、软件开发这块的能力,也准备玩一些画画之类的兴趣爱好。
- 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写作、英语、兴趣爱好等等。
L5、行为:现在做什么,要做什么
上面这些问题回答以后,要做什么事情有了,也不会有迷茫了。
再学一下目标规划和时间管理方面的知识,学会如何更好的推进任务和优化时间利用就行了。例如:我的目标规划和时间管理http://goal.chukai.pro/
L6、环境:外部资源、社交圈、人脉
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不知道,不知道怎么做,不知道去哪里。所以找到自己领域里最有优秀的圈子,加入他们,走得更快一点。
以上,三观自上而下,落地到我们现有能力、行为和周边环境上来了,足以指导个人成长了。
四、如何寻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最后的问题是怎么找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我萃取了两个基本的原则:借鸡生蛋、持续更新。
借鸡生蛋是什么呢?
试想,如果我们从来没在电视等媒体上看过企鹅,也没去过南极,你能想象得出企鹅的样子吗。不能的,人永远想不到不曾看到过的事物,世界观和人生观亦是如此。
这就意味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去借别人的世界观,把他当作自己的,先拿来用,感觉能解释得同就留下,不好就扔掉。
借谁的呢,借周围认识的,比你厉害十倍百倍的人的,也可以借那些伟人的,多去看看他们的传记。我的三观就是整合圈子里的一位老师,还有查理芒格、毛泽东、德内拉·梅多斯等人的书籍。
也有另一种方式,就是信教,比如基督教,那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在《圣经》里,当然,像我这样有理工科背景的人大多无法接受。
但是,看下基督教智慧七柱:公义、殷勤、正直、仁爱、自律、诚实、谦卑。
如果一个虔诚的信徒,一言一行遵循上帝所倡导的这些智慧行事,那这真是太好了,能活成这个样子,“封圣”都可以。
特别一提的是关于个人愿景,有一个叫我和我的榜样的小工具。就是列出最敬佩的几个人,然后从他们身上挖掘闪光点,然后从中选几个最想要的,比如我的就是从这些人身上挑的:
毛泽东:影响 洞察 战略 卓越 远见 本质 领导 原则 系统
西蒙:跨学科 专家 洞察 本质 思维
芒格:多元化 好奇 跨学科 包容 智慧 财富
德内拉·梅多斯:系统 战略 决策 思维 本质 分析
eg.我将成为一名具备多元化思维、系统洞察本质、卓越远见的跨界专家。
另一个是持续更新,我们期待有个稳定的三观,这样就不会被外界轻易动摇了。但为了稳定,三观又必须不断更新,因为一旦出现一些毁三观的东西,比如看书,听课、被别人挑战了,三观没法自恰了,这样,就必须用一个更大的三观来自恰掉。

最好的方式是把它放到天天能看到的地方,遇到新事物就尝试拿三观去解释下,我现在把世界观放到了所有社交网站的签名里,抬头就能对一下,不断的测试它能不能自恰。
以上就是我关于三观的种种解释了,这篇文章写了我8个小时,又把自己的三观重塑了一次,篇幅和时间拉得太长了,很多想展开的实在没精力了,有什么问题可以找我交流,先到这里吧。
可以到我的网站:http://chukai.link查看更详细的内容。
参考资料
- 《系统之美:决策者的系统思考》,德内拉·梅多斯
- 《原则》,瑞·达利欧
-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古典
- 《从教练到唤醒者:NLP人生成功宝典》,迪尔茨
- 《被赋能的高效对话:教练对话流程实操》,玛丽莲·阿特金森
- 易仁永澄模型库:http://tm.runwith.cc/
- 初开的成长体系架构:http://nlp.chukai.pr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