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输入
1.《叶武滨时间管理100讲》
上周看到朋友分享的她的一个时间管理学习,找来替代平常听歌的时间听完了这个系列,在重新成长的初始能听上这么一系列时间管理的课程,本质上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课程还是很有收获。
对我而言这个课程收获比较大并且想要去践行的主要是:
①早睡早起(是一切时间精力管理的基础,最重要的习惯养成没有之一)
②写晨间日记(主要是养成反思记录的习惯,将大脑当做cpu而不是硬盘)
③目标执行的一些思维方式(要事第一的理念,三只青蛙的处理方式,番茄钟的执行方法)
2.《追忆树木希林》(纪录片)
这是因为一张微博截图的对白而找来看的一部电影
“不错,这个皱纹。我挺喜欢的,但大家好像不喜欢……这皱纹是我好不容易长出来的,不显示出来太可惜了”
大概是这种对衰老的坦诚豁达态度让人好奇这是怎样一个老奶奶呢?
希林是一个74-75岁的的从事演员行业的老奶奶,从她身上可以看到很独立的生活方式,即便七十多岁了依然自己开车去工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也依然坚持工作参演了三四部电影。
片子本身还是比较无聊的,但是纪录片的意义在于对生活得真实展露从而引发人的某些思考吧。
希林老奶奶很平静的接受着死亡的到来,并且清醒的站在距离死亡的终点走过去……“我就要这样结束了”。
生命的时间刻度是那么清晰而无情的存在,而当这条生命线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该在余下的生命里怎样去发挥更大的价值,怎样走向终点呢?这是值得自己去思考的。
二、输出
上周的输入其实是有所收获的,但是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输出,大概是这种理念还不够深入。
现在会开始觉得,所有的输入如果不能进行内化整理输出,那就可以对其有效性保持一定的怀疑。
输出即分享
三、皮囊
1.早睡早起
越发体会到早睡早起是完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精神生活状态的,这周进步的就是晚上睡得早一点,早起后没那么强烈的疲惫感。
但是这周早起执行得并不理想,早上想懒床的欲望还是很大的,所以虽然心里想早点起床但一直都还是七点之后才能起床。
接下来希望自己起床的节点能卡在六点半左右,用数据说话打卡一下吧。不然心里想的状态总能欺骗自己以为自己真的早起了呢……
2.运动
无
3.生活
①有坚持泡脚,这样晚上脚不冰凉更容易入睡了
②工作日减少了晚饭动手时间,用一些方便快捷的方式解决晚饭,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其他事情上。周末可以尝试更多的菜系招待朋友什么的。
四、人际关系
1.和甘one还有梅梅有了更多生活上的分享
因为上周去参观了一下她的新房之后,有了自己也改变自己居住环境的想法后,一直都会进行好物分享的沟通,她真的经过装修一套房子后成了淘宝达人的节奏,审美也提升了很多,所以在挑选东西的时候对我帮助也很大。
也会带动我一些更积极的生活方式。
-----------------------------------------------
梅梅也是一个非常有自己想法的人,好像今年我们有了更多更深的志同道合感,虽然从事学习的领域都不同,但是我们都在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2.周末LY来家里吃饭聊天
以前还挺少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什么的,
因为距离也比较近群里聊天的时候LY就说晚上顺便过来吃饭,她居然还自带了两个菜过来,发现其实摆一桌菜还是很容易的,最后我们两个也是吃得很多挺满足的,完了之后边吃水果边聊天晚上十一点多她才被接走。
因为重新打理了自己的屋子,家里也变得简单通透了很多,昨天还下单买了一个家用煮火锅的锅具,以后可以更多的邀请朋友来家里吃饭了~~
五、新体验
好像没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