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胜过言传,让自己变得优秀,胜过千言万语。
01
中午在一家拉面小馆吃饭,可能是过了饭点。店里空荡荡的,只有角落那桌坐着一对母子,应该是老板娘和她孩子。
要了一碗面,老板就去后厨忙碌去了。等饭期间,视线不由自主放到了老板娘身上,因为她的嗓门实在太大了,不停地在骂孩子,激动处还拍一下桌子。听的我心惊肉跳,不知是该感慨她手劲大还是该感慨桌子的好质量。
小男孩一直在小声的回应,还带着哭腔。手里拿着一支铅笔,在本子上写什么。
听了一会,我大意明白这对母子在干嘛了。
“8+6等于多少?”老板娘气急败坏的问。
“唔.....8+6.....8...6...”小男孩慌忙的伸出手指在那算了起来。
显然,小男孩没算出来,因为我又听见了老板娘的大吼。
“这么简单你都算不出来!笨死你算了”伴随着摔本子的声音。
这时,老板端着面出来了。我低头默默地吃着面,耳边时不时响起“笨死了”“这都不会”“怎么听的”“哭什么哭”这些话,还有小男孩的哭声。草草的吃了两口我就吃不下去了,起身就走了。直到耳边不在有回响,心情才稍稍好点。
我不知道吼完老板娘心情是不是会舒畅点,但我知道她的孩子成绩绝不会因此提高,更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这不是在危言耸听,只是在陈述事实。我一直觉得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这种辱骂式教育真的不会让孩子更聪明继而长大成材,从根源上看父母的不认同是对孩子最大的创伤。
家长做好自己最重要,通过自己的优秀去影响孩子,而不是只想着要求孩子!
棍棒底下更多的是伤心的孩子
02
我小时候那个年代,每个家庭都不止一个孩子。不像现在独生子女这么多,虽然二胎政策放开了,这不目前二胎还没长大嘛。
孩子多了就不像现在这么溺爱了,尤其大人还信奉棒棍底下出孝子,不听话就是一顿打。
邻居家的大胖,就是典型的棍棒下长大的孩子。
大胖是我发小,一起穿开裆裤长大的发小,当然大胖的体型决定了我俩可能一起穿不了开裆裤,最多只能一起穿裙子。
我俩的整个童年时代就是在大胖挨打,我看他挨打中度过的,大胖对我是又爱又恨。至于为什么又爱又恨,我也是后来听大胖说的,说的时候咬牙切齿,恨不得咬我两块肉下来。
大胖成绩不好班级倒数,一对上学习脑袋就不灵光,偏巧我从小学习成绩就好,每回考试都是前几名。每到考试结束后就是他的末日,他爸都拎着皮带抽,边抽嘴里边说,你看看谁家的谁谁,回回都考前三,你个不争气的。
我才知道我就是大胖他爸常挂在嘴边的别人家的孩子。听完我都觉得自己挺可恨的,大胖一直没报复我还把我当兄弟,实在可歌可泣。
每回大胖被他爸拿皮带教育了之后,都会来我家找我寻求安慰。一个干嚎的小胖子指着颤悠悠的小灯泡发誓以后挣大钱把学校都炸了,最好让他爸亲眼瞅着炸。这个誓言都翻来覆去说很多遍了,灯泡都换了好几个了。
大胖看着没心没肺的,我以为他不在乎被他爸吊打。结果,有一天考完试后他竟然离家出走了,也没有来我家。找了一天一夜后,在废工厂找到了大胖,灰头土脸特别沮丧。脸上两道土痕特别明显,显然是哭过。
那次考试大胖还是考的倒数,不过我只见过大胖哭过那一次。后来大胖就早早辍学出去打工了,他爸想打也打不着他。其实大胖不是不学,相反他学的很认真,只是成绩一直不好,才一直被他爸抽。
我想,抽在大胖身上的皮带不疼,疼的是他的自尊和不被理解。
如果多数父母能在多点耐心、多点引导而不是棍棒教育,每一个像大胖这样的孩子都会多点开心和希望。
孩子的成长,源于父母的修行。
03
著名的学者杨绛就曾回忆,自己是受父母师长的影响,由淘气转向好学的。
“爸爸说话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报》评论一篇接一篇,浩气冲天,掷地有声。我佩服又好奇,请教秘诀,爸爸说:‘哪有什么秘诀?多读书,读好书罢了。’”
“我学他们的样,找父亲藏书来读,果然有趣,从此好读书,读好书入迷。”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文/大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