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大数据

作者: 刘敏捷 | 来源:发表于2017-01-22 11:59 被阅读87次

面对数据分析和数据技术团队的目标不一致,加上业务部门,对为什么要使用数据,及如何用好数据充满疑问,甚至有人认为数据分析仅仅是门面功夫,所以技术团队有时候会跟我的团队对着干,因为两个团队的老板不是同一个人,他们也没有义务一定要支持我,所以甚至有时候会撇开我们直接跟业务部门对接。

但是最后,我坚持的数据分析,产品化路线最终得到了双方的认同,技术团队甚至还主动过来问我,我们怎么合作比较好?

我的秘诀就是:数据分析也要讲求用户体验。

五个问题:

这是什么问题?

这是谁的问题?

这个问题现在必须马上解决吗?

这个问题我们能解决吗?

我们有足够的数据来解决吗?

我当时提出“把月度经营报告当成产品来做,目的是让这份报告像iPhone1样好用”

我是这么要求的,首先报告的前三页一定要吸引人让人有欲望继续看下去;其次,当别人看到一个数据心里在猜测,数据背后的各种原因时,我的下一页报告就要解答他心中的疑问。

因此,如果要用产品管理的理念来运行分析团队的话,必须要问问题是什么?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接着解决用户的问题,得到用户的信任,然后就可以做更多的好产品。这是一套做产品的理念,因为产品需要不断迭代,并非一劳永逸。

我在支付宝几乎每一个阅读报告都会让管理层讨论三四个小时,一份数据报告居然会成为管理层讨论焦点,每次都会有很多高层管理者关注我讲什么,这时我就知道自己肯定成功了。

用产品化理念管理数据团队。

首先,让团队做好基础服务——“白米饭”。如果数据基础服务满足不了我们的用户,那么他们就会跳起来。我要求分析团队一定要跟业务部门达成一致,知道什么东西如果我们不提供给他们,结果会很严重。

但是,长期做白米饭的分析部门是没有前途的。

所以每当我听到管理层对数据的需求时,就会把信息带到团队,让团队成立三支突击队,让管理层用到有用的、合适的以及带有探索性的内容。把自己最精锐的部队放在突击队里,这个决定非常重要。

突击队有一个前提,必须要有人能接触到最高管理层的信息通道,否则无法得到高层的信息,而这个角色就是我。

最后一步,我们开始沉淀数据分析框架。为什么数据分析框架如此重要?因为它是数据产品的养分。

我用建立数据产品为目标的理念来运营一个数据团队,所以数据分析框架才是给到数据产品养分的关键点。

把分析的理念和框架变成数据产品,本质上是一个数据泛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因为数据报告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如果没有泛化数据给使用数据的人,分析团队将永远被冗杂和重复的工作所困。

数据行业的人很容易让技术职业产品的发展。

就用户体验来说,用户之所以不用我们的产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人愿意耗时太久的一个报告,因为等报告出来之后,他的问题可能早已解决了。试想我们拍一下脑袋,决定只需要两分钟,等等一个报告要两个星期。

让用户喜欢数据,就会让团队喜欢自己。

我启动了一个项目,叫西湖品学,每年请公司外的数据牛人来分享经验。

混、通、晒:混在商业场景中,把数据和商业场景打通。将数据产品当成载体,把这东西晒出来,让更多人使用。

取悦我们用户的办法就是帮他们解决问题。

然后就是让数据更泛化,我们必须宣传数据的好处,要教育我们的用户如何使用数据,我们不能假定用户最终会知道数据的好处,而是要一边宣传理念,一边传授技巧,让用户知道怎么用数据,怎么用好数据,知道数据的价值。

大数据的本质就是还原用户的真实需求

角色不一样,对于数据价值的看法也就不同,所以在衡量价值时,要考虑到受众和给予者这两个队里面的不同看法。

场景与还原:并行前端还原消费者场景,后端还原业务需求。

活的数据才是大数据

多样化的自循环方式打开了数据之门,而进入这个环节的关键是,从解决问题出发。

每一个人都知道收集消费者数据时最好是观察直接用户,但如果没有这个数据,你观察什么数据答案就是去观察行业内对这个数据最敏感的那些人。

同样的人在搜索产品时,可能会表现不一样的行为特点,而这些不一样的行为,就是我们所说的场景,结合场景应用数据就是活用数据。

从数据角度来说,估值是通过不同维度去思考数据的价值。

数据作为一种资产不同的数据含金量必然不同,自然就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而且,就同一种数据而言,在不同的环境下甚至会呈现出不同的价值。

对不可再生数据而言,已有的数据要严格保护,想要但是还没有的数据就要及及早收集。

能够辨别关系身份的数据是最重要的,这些数据应该是有多少存多少,永远不要放弃,在大数据时代,越能够还原用户真实身份和真实行为的数据,就越能够让企业在大数据竞争中保持战略优势。

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单纯用cookie来识别用户行为的方式已经过时了。

首先确定有什么问题,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去收集数据。

其次把搜集到的数据整理好,放入一个数据框架内。

再次看框架与做决策的关系。

最后,根据决策行动,然后检查行动是否达到目的。

相关文章

  • <精益数据分析>读后感

    特别适合作为 《决战大数据》这本书之后读,决战大数据提出了数据化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对于如何选择数据指标做参...

  • 《决战大数据》学习总结

    主要基于对《决战大数据》的理解,进行部分总结;主要从三大板块,即大数据、阿里巴巴的大数据秘密和大数据应用,目录如下...

  • 【文魁大脑读书会2016】铁翠香第23本/52《决战大数据》读书

    阅读书本:车品觉著,决战大数据,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 目的:如何运用大数据。 方法:泛读 阅读笔记: 决战...

  • 决战大数据

    1. 大数据的应用已经不局限在分析问题反映问题的层面了,它已经成为商业决策的重要工具,所以说,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决战大数据》

    大数据又是一个热点。层出不穷的幻想,层出不穷的书。 车品觉这本书,是业内人士讲的。所以更显得大数据是做出来,而不是...

  • 决战大数据

    看完车品觉的决战大数据,摘抄一些看到的,觉得不错的观点跟大家分享; 大数据很忠诚,它真实记录人们的每个足迹,深藏功...

  • 决战大数据

    面对数据分析和数据技术团队的目标不一致,加上业务部门,对为什么要使用数据,及如何用好数据充满疑问,甚至有人认为数据...

  • 决战大数据

    这是一本挺老的书,很早之前就有读过,当时并没有什么体会,因为这周在梳理产品的价值时,到数据这块,发现存在几个问题:...

  • 决战大武汉

    千难万险阻征程, 同舟共济抗无声。 势不两立生死战, 不获全胜不收兵。

  • 读《决战大数据》

    承领导推荐,拜读了车品觉老师的《决战大数据》,作为数据分析的初学者,我的分析工具运用并不成熟,但一直认为"方法论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决战大数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fo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