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怨

作者: 起源矢量 | 来源:发表于2021-01-29 08:12 被阅读0次

闺怨
王昌龄 〔唐代〕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不知 一作:不曾)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译文

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初春来临细心装扮,独自登上翠楼。
忽然见到路边杨柳新绿,心中一阵忧愁,悔不该叫夫君去从军建功封爵。

注释

闺怨:少妇的幽怨。闺,女子卧室,借指女子。一般指少女或少妇。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以此题材写的诗称“闺怨诗”。
"不知愁"一作"不曾愁",则诗意大减。
凝妆:盛妆。
陌头:路边。
觅封侯:为求得封侯而从军。觅,寻求。
悔教:后悔让

创作背景

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变化的一首闺怨诗。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成为当时许多人的生活理想。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相关文章

  • 唐诗简史共读第三十一:闺怨爱情

    闺怨诗是诗中一种常见的题材,奇怪的是著名闺怨诗都是男诗人写的,我发现唐朝诗人尤其爱写闺怨诗,就连李白这种不拘小节、...

  • 《闺怨》

    快乐天成|文:古诗词: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全诗意谓:闺...

  • 闺怨

    蓝色的少女,从九月来到南国湖光潋滟,秋水一身花色自远方而来的白马惊吓河畔的柳树鱼群自上而下打起漩涡少女养起了相思的...

  • «闺怨»

    (古风体) 新妆无人看, 庭花暗香残。 夜半烛花斜, 偷流无声泪。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作者!

  • 闺怨

    闲庭信步 纤手拈花无数 离殇一曲 愁绪依然如故 良人征程何处 渐行渐远 诺言多少年后依然罔顾 讲好的速回速回 到夜...

  • 闺怨

    未名湖畔舟戋戋, 池溢夏花倚石闲。 君久不归书烦谏, 无音少色挼折莲。

  • 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闺怨

    青青的草地上是我逝去的流年; 静静的水边是你消散的容颜。 远去的人早日归来, 别忘记这里的那一份期待, 在向往每时...

  • 闺怨

    朝朝起严妆,暮暮心寂凉。 君情无定所,妾心日日伤。 东君辞旧颜,西风纳新凉。 脂粉掩细纹,鬓发染微霜。 思君笑入眠...

  • 闺怨

    和着梦过的泪痕染上浓妆, 每日画好的妆都融入秋光, 秋光包裹高楼看不见送信的雁影, 雁影是否都成了梦中模糊的离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闺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of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