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论语·为政篇第二》中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虽说孔子活到了72岁“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纪,但是古时人们的平均寿命普遍没有现在长,资讯也没有现在发达,更没有现代人们要面对孩子教育升学、房子、车子、事业、收入等等那么多的生活压力。
还有,那时的人们处在“车,马,邮件都慢”的时代,困惑和迷茫也要比现代的我们少很多。
现代人,能真正做到三十而立的都很不简单也很不容易。
好多读到博士、博士后的人,三十岁也就刚刚毕业不久,事业的稳定和发展还要假以时日,即便那些本科毕业直接就业的年轻人,房子问题、车子问题、下一代的养育看护问题,也基本都是需要父母帮助他们解决的,这也是许多现代人不能三十而立的重要原因。
说到四十不惑,我都快年满五十了,疑惑还是一箩筐又一箩筐那么多。
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青年”这个人生特定阶段的年龄上限提升到44周岁,也就是说,45岁——50岁才是中年的真正开始。
将近50岁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事业正渐渐失去上升期,健康状况慢慢下行,还要吸收来自下一代人向上传导的房子、车子、带孩子的压力。
在经历了带小朋友的手忙脚乱、鸡飞狗跳后,又开始经历和青春期的孩子一起应对高考的剑拔弩张、血雨腥风,等这一切结束,真正兵荒马乱的中年危机又来了。
好多刚刚将孩子送进大学,或者孩子刚刚大学毕业的中年人,刚想喘口气歇一歇的时候,又要开始面对年迈体衰多病的双方父母,陪伴照顾他们又成了现在的必修课。
人生路,莫慌张。
面对兵荒马乱的中年,不悲不喜,接纳命运所有的馈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