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塞勒讲授获得诺奖的讨论
1、很多人根深蒂固的观点:经济学是以“人是理性的”作为基本假设
所以觉得诺奖获得者塞勒教授的贡献是挑战了主流经济学的基础。
2、地道的经济学思维从来不假定人是理性的。
经济学研究的是关于存活的现象,存活的规律,存活的条件,它跟人是否理性没有必然的关系。
3、塞勒教授研究的行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应用
人们对于捐赠器官的态度,在领取驾驶执照填表时:
- “如果你愿意在发生交通意外之后捐赠器官,请打勾”
- 打勾的人会很少
- “如果你不愿意在交通意外之后捐赠器官请打勾”
- 打勾的人也会很少,愿意捐赠器官的人数急剧上升。
二、法官的智慧是一种地区竞争力
本周继续围绕公司治理中,非常困难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问题做深入的讨论。
- 比较信托原则和商业判航原则之间的权衡和拿捏
- 介绍了精彩又充满争论的范高科案(环联公司案)
- 在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内部,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问题,达到了信息不对称困境的巅峰境界
- 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是一门开放的学问。
1、美国人的解决路径:让州和州之间竞争
- 不同的州,法庭有不同的判决传统
- 有些州比较偏向经理
- 有些州比较偏向股东
- 新公司注册时,创始人会有意识地选择不同的州
- 选择不同的法律传统
-
州和州之间竞争的产品是一种无形的产品:对公司事务的判决能力
- 在那么多州里,美国东北部的一个非常小的州,特拉华州,Delaware 脱颖而出
- 世界五百强企业超过一半选择在特拉华州注册
- 美国所有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不在本州注册、跑到別州注册的,80%都去了特拉华州
- 特拉华州最著名的特产是他们的法官对公司事务的判决
- 特拉华州最主要的收入是那些为了购买这种独特的司法服务而注册的企业所缴纳的税收
三、企业并购不是单纯的大鱼吃小鱼
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解决方案与企业并购联系起来,企业并购是解决所有权、经营权分离问题一个非常重要的办法。这是本周的亮点,它把全年课程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模块:“信息不对称”和“竞争政策和商业模式”连接起来 。
充分利用市场,就能够发挥想象力,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新机制来帮助解决问题。美国的联邦制度,州和州之间竞争,也能够鼓励制度之间的比较和进步。
四、利益相关者文化伤害股东利益
周一问题:
我们看到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在美国的许多公司,他们由大量的中小股东构成;而在欧洲或者日本的公司,他们股东构成相对单一,这些公司经常是由家族、大企 业、银行,甚至政府所有。你能不能够从股东文化和利益相关者文化的比较,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 欧洲的高福利和日本社会追求稳定的需求,要求给予利益相关者更多的福利,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股东的利益,造成了欧洲或日本企业股东构成相对单一的状况。
- 美国对福利没有那么高的追求,公司只为股东的利益考虑,中小投资者的热情就会更高。
五、企业家精神重要,还是金钱重要?
周二问题:
我们一直强调的是企业经营要对股东负责,好像钱比经营管理的知识更重要似的。那在现实生活当中,企业家精神难道不比钱更重要吗?
- 企业家精神重要, 还是钱重要,没有一成不变的答案,公司治理的方式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它的不断创新、不断尝试。
- 比如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就是加强保护企业家精神的一种尝试。其核心含义是:虽然它是一家上市公司,但同股不同权。公司重大决策很大程度上掌握在那些合伙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经营管理层)手上。
六、法官不应越过雷池代替董事会思考
周三问题:
介绍了环联公司(范高科案),请大家谈谈看法,到底是赞成最高法院的判决,还是赞成费舍尔(Daniel Fischel)教授的批评。
留言中约有七成赞成费舍尔教授的观点,三成赞成最高法院判决。
- 程序正义大于实质正义,股东对董事会和CEO有相关的授权,只要董事会和CEO没有越权的行为,没有为自己谋私的证据,这种看似儿戏的过程就不应该受到法院的质疑。
- 美国法律界对这次判决的最大批评在于:法官越了雷池,不该代替董事会去思考
- 法官超越程序本身,对董事会决策的内容做出了主观判断,董事会会议的时间长短、文件在哪里签署不重要。
周四的问题:
公司之间的并购除了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问题以外,还会不会产生別的后果,比方说对市场产生垄断的后果,我们需不需要提防这些后果,为什么?
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为迎接下周开始的关于商业模式和竞争政策的模块做准备,通过公司并购, 企业就会做大,而人们对大企业会产生许多担心:消费者的选择减少、价格提高、质量下降、创新受到抑制、竞争对手进入门槛提高、甚至官商勾结。下周将会具体讨论。
周五辩论
这两周讨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现在就来辩论一下:企业应该只求发财,还是应该强调情怀。
正方认为:
企业应该只求发财,因为股东出钱,目的就是要获取回报,別的目标都不重要,都应该舍弃。
反方认为:
企业应该强调情怀,因为强调情怀的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同,从而获得更持久的生存能力。
我支持正方。企业的本质就是利用各种资源,相互发生作用,产生更大收益。这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不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不可能持续长久。而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为社会创造价值,本身就是回报社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