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有希望” ——写在《人民的画家——姚奎》画展开幕前

“有希望” ——写在《人民的画家——姚奎》画展开幕前

作者: 荟聚小生 | 来源:发表于2017-10-30 14:52 被阅读0次

刚刚将9月7日北京太庙,首届“中键杯”百城千舞全民健康盛典的工作告一段落,就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了长春,参加好友,(加拿大)北美兰亭艺术交流协会中国及亚太区行政总监,加拿大中国艺术家协会副会长,姚庚的父亲,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姚奎老先生的《人民的画家——姚奎》绘画展。说来奇怪,就像跟踪百城千舞更喜欢拍摄彩排一样(说来好笑,中央电视台4频道9月12日早上7点20左右对“中健杯”的报道,也大量用了白天的彩排镜头),似乎没有正式开幕的画展更吸引人,虽然许多姚奎老先生的作品还摆在地上没有上墙。也许是布展阶段没有嘉宾的光临,而让人能够更加关注作品本身,也许恰恰不是正式的开幕式,少了仪式感会让人放松、更容易交流,总之,这未经安排的观摩,让人有种冲动,希望纪录下当时的良多感悟,于是就有了这篇文字。

图1《人民的画家——姚奎》画展是由吉林省智鼎文创艺术交流有限公司主办。当我们一行8人,第一次步入位于长春海航紫荆花酒店的展厅时,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布展。第二天,清华大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聘讲师、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制作人罗晰月将在这里主持开幕式,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台湾地区、香港特区)以及日本的艺术家、鉴定家、收藏家100多人将参加开幕式

说来也巧,此次随(加拿大)北美兰亭艺术交流协会中国及亚太区行政总监姚庚一起来长春,参加《人民的画家——姚奎》画展的朋友正好是一半对一半,其中四位是作为摄影师,刚刚参加了9月7日,北京太庙首届“中键杯”全民健康盛典拍摄工作——两场活动衔接得异常紧凑,犹如一个系列(真希望未来这些活动能得到跨界嫁接,毕竟现在是一个大合作的时代),除了(加拿大)北美兰亭艺术交流协会中国及亚太区行政总监姚庚和我本人外,同时参加了这两场活动的,还有中国空间光学摄影第一人,贵州的周涛——他也是本次“中健杯”摄影单元的艺术总监,以及央视《品牌故事》的郭子斌。而另外四位没参加9.7盛典的“新朋友”,则是收藏及鉴赏界的大家黄朝木先生、刘晨夫妇(刘夫人是郭晓兰老师),以及收藏品金融领域的拓荒者黄中先生。

图2 在太庙首届“中健杯”全民健康盛典彩排现场进行拍摄的(加拿大)北美兰亭艺术交流协会中国及亚太区行政总监姚庚(前左),另一位拍摄者则是王宇辰老师

图3 收藏与文玩鉴赏界的大家黄朝木先生(左)与姚奎老先生之子,(加拿大)北美兰亭艺术交流协会中国及亚太区行政总监姚庚在《人民的画家——姚奎》画展布展现场。而黄朝木先生恰恰是玉成此次画展的人

图4参加本次姚奎画展并出席随后举办的《“艺术品鉴定评估标准”专家研讨会》的,艺术品金融方面的拓荒者黄中先生(右),与中国空间光学摄影第一人周涛(也是9月7日北京太庙首届“中健杯”全民健康盛典的摄影艺术总监

直到步入《姚奎画展》现场才惊奇地意识到:虽然与(加拿大)北美兰亭艺术交流协会中国及亚太区行政总监姚庚相当熟稔,但却是第一次如此集中地看到姚奎老先生的作品——也许之前和(加拿大)北美兰亭艺术交流协会中国及亚太区行政总监姚庚一起出席的,更多的是与摄影有关的活动。于是直观的第一印象,是吃惊于姚奎老先生作品的丰富多彩(变)。只有60幅作品的画展,就函盖了油画、国画、素描到水粉画的不同绘画门类,展现了其多面手的本色。

图5 汲取了云南当地绘画技法,色彩艳丽、极具装饰效果的西双版纳风光

这种丰富多彩(变)也表现在技法上。他是那样自由地在传统中国画与西方绘画技法间进行切换,却丝毫不会让人感受到不同技法的束缚。在国画中,他借鉴西方绘画的构图与对光、影的运用,而在水粉画中,又大量运用中国传统装饰绘画的技法。丰富多彩(变),还体现在用色的大胆与多变、突破传统上。丰富多彩(变),更表现在题材与内容上的多样,仅就自然风光来说,就有西双版纳雨林的浓烈,也有江南小桥水乡的春意,更有雪花飞舞与飘落时的深邃与静谧。这一切,让只有60幅作品的画展,仿佛不是姚奎老先生个人的,到像是多位风格迥异的画家的联展。这与某些千人一面的画展,形同天壤。

图6(加拿大)北美兰亭艺术交流协会中国及亚太区行政总监姚庚的老友,刘晨老哥儿最喜欢姚奎老先生的这幅“江南的水乡”。这幅画不知是否是对乌镇、周庄最早的发现?

如果说西双版纳的雨林,漓江江畔的田野在当时即便不像现在这样家喻户晓、炙手可热,但至少也是不可多见的世间美景,那么,姚奎老先生的画,恰恰用大量不出名的小景致,展现了这个平凡世界中的大美——这也折射出他走入生活的深度,以及写生、创作涉猎面之广泛。而鲜艳、大胆的着色,是与特定的绘画对象相关联的,这恰恰和这种深入生活而得到最切身的体验与感悟有关,这与明清某些青绿工笔山水画,有着本质的不同。作为荟聚网负责田野调查的人员,姚奎老先生笔下的许多地方我都实地考察过,如哈尼梯田,看着姚奎老先生的画,你会觉得就该用这样的特定色彩去描摹那些地方。

图7(加拿大)北美兰亭艺术交流协会中国及亚太区行政总监姚庚在父亲的油画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前

其中一幅油画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更是将劳动的场景描画得惟妙惟肖!这不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写生,是做不到的!看老先生的画,总让我想起著名摄影家罗伯特.卡帕的至理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套用这句话,姚奎老先生的作品里有生活,有人间烟火,他是最贴近生活的一位大家。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的画家——姚奎》命名得极其精准!

图8 上图《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局部放大。用上图中姚庚做参照物,我们可以大致估计出此图中的小人儿只有大约1.5厘米,每一个人物仅仅用几个色点略加勾勒,就让一个个形象生动出脱、跃然纸上!由此可见姚奎老先生的绘画功力!

在观看画展的过程中,(加拿大)北美兰亭艺术交流协会中国及亚太区行政总监姚庚给我讲述了一个姚奎老先生生前的故事。当时老先生已经罹患肺癌晚期,离谢世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但他还在走街串巷、在北京城里采风、写生。于是,就有了本次展览中,《簋街》那幅作品。而打破藩篱、挥写自如的多变、多彩的画风,固然是深入基层、向鲜活的生活素材求取创作灵感的必然,但同时也与姚奎老先生在技法上推陈出新、孜孜以求有着重大的关联。

图9 这幅作品,(加拿大)北美兰亭艺术交流协会中国及亚太区行政总监姚庚做了重点讲解,其技法涉及两面画,即同时在宣纸的背面也着笔墨;涉及拓画,即将已经画在另一张宣纸上,墨迹未干的图案,像拓碑帖一样拓在画稿上。这两种技法都是为了增加晕染效果而不留下直接落笔的笔触。姚奎老先生潜心于技法的创新,却并不炫技,如果不是(加拿大)北美兰亭艺术交流协会中国及亚太区行政总监姚庚做了讲解,很难在感受画面美感的同时,让技法的痕迹过多地干扰观者对画本身的欣赏。老先生是一位注重技法,却又让技法忠实地服务于内容的大家!

图10 中央电视台《品牌故事》的郭子斌最喜欢这幅“雪景画”,长时间地蹲在那里去欣赏

看姚奎老先生的画,总让我想起中国现代文化的另一个重镇——李泽厚及其名著《美的历程》中,对楚汉文化的描述与定性:那个时代对寻常生活场景与对象——农耕、渔樵,鸡、鸭、犬、彘的反复描摹,反映出汉朝社会的欣欣向荣与饱满的生活情趣,这与后世文人画题材日益收窄,以及近乎病态的审美情趣是大异其趣的——与之对应的,是不断受到外敌入侵,并最终倾覆的明、清王朝。(加拿大)北美兰亭艺术交流协会中国及亚太区行政总监姚庚老先生的绘画作品,恰恰是有饱满生活情趣,却又不事简单地进行情绪宣泄(尤其是在他的画作中,找不到负面与消沉的东西),有生活,却不凌驾于生活。老先生的作品,是那个火热时代大背景下,一种最真实的存在。

图11(加拿大)北美兰亭艺术交流协会中国及亚太区行政总监姚庚和我的另外一位好朋友——中国空间光学摄影第一人周涛(左),都最喜欢姚奎老先生的这幅“蒙特利尔之秋”

此次同行的几位朋友,我都问了他们最喜欢姚奎老先生的哪幅作品,基本上是萝卜白菜各有人爱,看来审美是很自我的,很个性化的。于是接着问喜爱的原因,解释也各不相同,最技术化的是央视《品牌故事》的郭子斌,他认为他最喜欢的那幅画,技法最难!但是,所有人中,最能引发我共鸣的,是郭晓兰老师,她最喜欢姚奎老先生笔下,桂林漓江边的田野。

图12郭晓兰老师和(加拿大)北美兰亭艺术交流协会中国及亚太区行政总监姚庚在欣赏姚奎老先生画的,桂林漓江边的田野。这幅画是她的最爱

图13 这幅就是《人民的画家——姚奎》画展所有参展作品中,郭晓兰老师的最爱

我欣赏这幅画时的感受用“明媚”来形容(在没有听到郭晓兰老师的评价前,还自认为很精准),有人则从大胆用色的角度,认为在大块的绿色里,用多种绿色进行微调,产生了变化,避免了呆板,实在是高明!但郭晓兰老师的评价却是:看了这幅画,让人“有希望”!其实,这何尝不是对姚奎老先生作品另一种视角的总结性概括(不论是从作品折射出的,姚奎老先生对人生、对艺术创作的态度;对绘画技法开创性的探索,还是他希望用画笔传递出来的,对那个时代,新中国所代表的,新的生活、新的世界的激赏与向往,以及面向人民的创作方向——从这个角度讲,本次主办方将画展命名为《人民的画家——姚奎》也是精准的总结语,都可以用“有希望”加以概括)?!千言万语,都高度凝练在这三个字里!谨以此文,纪念人民的画家姚奎老先生。更多百城千舞和中国傩城原创文章,欢迎登录荟聚网转载并注明出处链接,http://www.chinahuiju.cn/article.php?id=374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希望” ——写在《人民的画家——姚奎》画展开幕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lgp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