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12+林智慧
今天让咱们继续来阅读《幸福的种子》,里面有一章节——残酷与幽默。
松居直先生举了一个例子,《三只小猪》的故事现在有三个结局:
第一种,小猪和大野狼成了好朋友;
第二种,大野狼被烫伤后落荒而逃;
第三种,大野狼死了。
松居直先生严肃的抨击了前两种串改原故事结局的结局,他认为这些串改是大人基教育上的考量而设计的,他们认为这会对孩子的人际关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大野狼最后逃之夭夭的结局,则是担心把大野狼杀了,会太残酷,对孩子不好。松居直先生认为,“大野狼”死了,果真就很残酷而不适当吗?当大野狼从烟囱滑下来时,小猪赶紧打开锅盖,把大野狼咕嘟咕嘟地煮了,当晚饭吃。有趣的是,几乎每个看过这个故事的大人和小孩,都会开怀大笑,并没有悲伤或厌恶的表情。我个人也非常喜欢这样的结局,更乐见大家喜欢这个结局,进而喜欢这个故事。
请问,有趣吗?大野狼被吃了,大家觉得有趣吗?回想起来,我觉得有趣的动画片,坏人在最后都会落荒而逃,却在下一集时又整装出发。就说我最爱的《兔八哥》吧,每次他都能成功的让猎人尝到炸弹的威力,但是猎人却能在每一次的爆破中重生。有时整个人被烤焦,吐出一团黑烟;有时被冲上天空,许久过后变成陨石砸下来……不管猎人以什么状态重生,我都期待着他下次的失败的状态。这种状态不是死亡,而是一种搞笑的解脱。就像灰太狼在剧末落荒逃跑时,总会留下一句——我一定会回来的。这种结局会让所有小朋友得到满足,而且看着灰太狼狼狈不堪的表情甚至会模仿起来哈哈大笑。我想这类搞笑的解脱式结局是不是对于小朋友更好?不用严肃的提到死亡,不用扭捏的和好,更不用不明不白的结束。
节选书中部分原文:
P42 不论美术、音乐或文学,多接触作品是非常重要的。每当接触到新的作品时,第六感就会发挥作用,将它与过去接触的作品做比较,然后给予评价。不知不觉间,这种能力就会成为感觉的一部分,如同反射作用一样,自然地分辨出作品的好坏。
P44 看图画书就像用放大镜来看日常的东西一般,能带给幼儿新鲜而惊奇的感受。
P45 如果孩子看到一本内容精彩,而且描绘了他们想看、想听、想体验的事物的图画书,一定会感受到极大的喜悦。
P54 图画书对孩子而言,不只是有用或有益的东西。就像大人享受读书的乐趣一样,孩子读书也应该是一种享受。因此,在想通过图画书教育孩子之前,让他们获得乐趣是非常重要的。 母亲最好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孩子去看图画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