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芈月
宣太后是秦国著名王太后,曾在秦国长期总览大权,并且消灭义渠国。宣太后一生颇具传奇,她原本是楚国人,后来成为秦惠文王姬妾,生了三个儿子期中一位便是秦昭襄王。秦武王举鼎意外去世,他的几位弟弟相互争夺王位,最后秦昭襄王在宣太后的帮助下顺利成为秦国国君。芈月不仅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还把持秦国大政长达36年,是一个强势的狠角色,足以称得上是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等后来者的标杆与楷模。(可以去看电视剧大秦帝国系列,强烈推荐)

2、武姜
郑庄公即位后,共叔段受封后,共叔段在武姜的支持下,积极扩充势力,掌握郑国近半壁江山,妄图夺权。公元前722年,共叔段与母亲武姜里应外合,阴谋发动叛乱。郑庄公事先得知共叔段叛乱的消息,便派兵攻打共叔段,共叔段逃到共地。武姜是春秋历史上第一个干政的女人。

3、息夫人
楚文王十分宠爱息夫人,在楚国别都穰邑(今邓州西南隅)建造一座紫金山,并凿修建桃花洞。山上古柏森森,山下庙宇楼榭,山旁泉水潺孱,为之绝胜。此后息夫人愈加精进,成为文王的贤内助,休养生息、储备重臣、重视教化、严治后宫等许多建议被文王采纳。文王死后,倾力辅佐太子熊恽,除逆安邦,重外交、选贤才、赦天下、劝农桑,大胆改革,最后还政于君,为楚成王及后世楚王奠定了雄霸中原的基础。

4、邓曼
邓曼,邓城(今湖北襄阳西北人),精于易礼并深谙楚国国情、军情和民情,她为楚武王出谋划策,他提出了“君抚小民,以信,训诸司以德”治国理念和“满而亏,物盈而荡的哲学观点”这些思想在今天看来,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5、卫南子
子春秋时期的女政治家原为宋国公主之后嫁给卫灵公为夫人卫灵公去世了,南子遵循卫灵公生前意愿,想要立儿子公子郢做太子。公子郢推辞不想做太子,便改蒯聩之的儿子辄为国君,叫做卫出公。
6、定姜
卫献公逃亡到齐国之后,就派庙祝向宗庙报告出亡,并且还毫无羞耻的说自己没有罪过。定姜于是十分尖锐地揭露了卫献公。她这番话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列数了卫献公之罪,并且将献公在国事方面的罪行列举在前,把其虐待自己的罪过放在后,这样的言辞一方面增强了说服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定姜重国是思想品质和爱国的精神。
7、钟无艳
一心只问政治。当时执政的齐宣王,政治腐败,国事昏暗,而且性情暴躁,喜欢吹捧,钟离春冒死自请见齐宣王,陈述齐国危难四条,并指出如再不悬崖勒马,将会城破国亡。齐宣王大为感动,把钟离春看成是自己的一面宝镜。其谏议为宣王所采纳,立为王后,从此国大治。而中国也留下两句成语“丑胜无艳”和“自荐枕席”。帮助齐宣王重振朝纲。
8、宋襄夫人
宋襄公夫人王姬是个很有心计的人, 手下也有一帮子人.她时常赈济贫苦, 作些好事, 都是假借公子鲍革的名义, 为鲍革收买人心, 因此鲍革的声誉日高。公子鲍也做了很多好事,到处访贫问苦,礼贤下士,拿出自己的全部家产救济穷人。宋昭公九年,宋襄夫人从四十多岁到了五十多岁,与公子鲍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纯粹。这个时候宋襄夫人不仅仅向为御报仇,也向让公子鲍继位。前611年,她派人杀昭公于孟诸(今商丘市东北)打猎途中,立公子鲍当了国君,就是宋文公。
9、文姜
文姜于齐僖公二十二年,即鲁桓公三年(前709年)出嫁鲁国,为鲁桓公夫人。隔二年生太子同,后又生公子友。出嫁前,文姜即与其兄齐襄公私通,出嫁十五年后,随鲁桓公至齐,又与齐襄公私通。鲁桓公发现后怒责文姜,文姜告知齐襄公,而后,齐襄公宴请鲁桓公,并让公子彭生将其抱上车,鲁桓公不明不白的死去。鲁桓公死后,文姜长期居住齐国,后归鲁,但仍然常常与齐襄公相会。齐襄公后来被公孙无知派连称杀死,文姜也没有离开禚地,就在那里遥遥地指挥鲁庄公管理政事。文姜在处理政务上展现了本领。

10、骊姬
骊姬,出生于骊戎国(今陕西西安临潼),春秋时期骊戎国君之女,晋献公妃子,晋君奚齐的生母。骊姬其人阴险狡诈,献媚取怜,逐步博得晋献公信任,参与朝政,但她仍不满足,使计挑拨晋献公与儿子申生、重耳、夷吾的感情,迫使申生自杀,重耳、夷吾逃亡,并改立自己儿子奚齐为太子,史称骊姬之乱。

注:个人观点(非专业)不喜勿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