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玉心 幸福双翼学员
坐标 | 海南陵水
01适时暂停,及时肯定
自从我和孩子的爸爸分开以后,孩子平常会和我住一起,周末上爸爸那儿小住两天。
爸爸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就给他报了个街舞特长班,接送孩子上下课的任务自然也落到了他身上。
可这次的周末,孩子破天荒地说不想去爸爸那里,想和我在一起,所以爸爸就没有来接他。
到了周六下午,我跟孩子在家玩“耍宝扮鬼脸”逗彼此笑的游戏,玩得正欢呢,爸爸忽然打来电话:“等下要去兴趣班!不可以迟到哦!”
孩子挂了电话后,苦着一张脸,小声地说:“妈妈,我不想跳街舞!”
我见孩子情绪十分低落,轻声地安抚道:“妈妈知道你不想去,但是可以说说原因吗?”
儿子小嘴一撇无奈地说:“平时上课就挺累的,现在好不容易有个周末,我想在家好好休息,不想参加任何兴趣班!”
我肯定了他的动机:“妈妈理解你!平时上学这么辛苦,现在放假了你想好好放松一下对吗?”
孩子见我也认同他的观点,激动地点了点头说:“对!我今天不想去,我就想在家休息。”
我也感同身受地回答他:“有时候单位安排妈妈周末加班,我也觉得挺累的!”
正当我思考着下一步如何引导孩子的时候,爸爸的电话又打过来了,他又提醒我道:“一会儿记得送儿子去练街舞!”
我见儿子在一旁不停地摇头,就说:“儿子不太想去欸。”
爸爸一听这话,直接开启了说教模式:“他不想去就可以不去吗?做事情半途而废怎么行?”
我的情绪也上来了,嘟囔了一句:“可是我也不想硬逼着他去啊!”
爸爸在电话那头的声音显然有些生气了,直接要求跟儿子对话。
儿子磨磨蹭蹭地接过电话,委屈地说:“爸爸,我不想去练街舞”。
爸爸苦口婆心的劝解从电话那头传过来:“去吧!你练了以后不仅可以掌握一门才艺,还能在学校表演,爸爸和妈妈就是因为没有才艺,所以每次有活动都不能参加。”
儿子并不买账,还是拒绝说:“可是我并不想参加表演啊。”
02意见不合,言词激烈
爸爸见好言相劝行不通,直接开始威胁:“好啊!你不去练街舞可以,那以后你手机、电脑、平板都别想玩了!”
儿子拍了一下脑袋说:“又来了!”
爸爸对付儿子无非就这么几招,儿子已经非常熟悉他的套路了。
眼见威胁也不管用,爸爸就用起了他最擅长的招数——搬出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你看那个D同学,他不也要练街舞吗?他不仅要练街舞,还要练跆拳道……”
他的这个招数,启动了我的情绪按钮。我一时没忍住,脱口而出:“你看那个D同学的爸爸……”
儿子一听我的话,也在旁边附和着:“就是就是!你就知道拿我跟别的孩子比较,你怎么不看看别人家的爸爸!”
此时我觉察到自己处于情绪之中,连忙“按”下了暂停按钮,把手机交给儿子,让他们爷俩继续交涉,自己先平衡一下心情。
我之所以特别讨厌他拿儿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是因为我曾经深受其害。
曾经,他总是拿我和别的女人比较,他的同事、他的亲戚、他朋友的老婆……随便拿出一个,都可以把我比较得体无完肤。
我就这样在他的比较和碾压中慢慢变得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敏感,我不想看见儿子重蹈我的覆辙。
处于情绪中的我,及时按下暂停键,退出来,做一个旁观者。
爸爸还在电话的另一头喋喋不休:“D同学确实做得很棒啊!别人的优点我们要学习啊!”
儿子很无奈地耸耸肩说:“我真的好想摆脱你的控制啊!”
这下爸爸急了,不停重复着一句:“我哪里控制你了?我让你去跳个舞就是控制你了?”
儿子坚定地说:“这就是控制啊!”
我从儿子与爸爸的对话中看到了儿子的力量,突然觉得有些欣慰,他比我勇敢,敢于对抗权威。
当初我被娃爸比较和打击的时候,只会黯然伤神、独自委屈哭泣,陷在受害者的角色中不能自拔。
庆幸的是,我通过不断学习成长了起来,变得越来越自信、从容、淡定,也越来越有力量。
在生活中,我经常运用341肯定法肯定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也经常关爱孩子的精神世界,用爱和高质量的陪伴滋养亲情,所以才会有今天力量满满的儿子!
过了一会儿,我的心情也基本平静下来了,我打断了爸爸的训话:“先挂了吧!我跟儿子谈谈。”
挂了电话,我跟儿子四目相对。
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并表扬他:“儿子,我觉得你很有想法,也很有力量哦!刚才跟爸爸说话的时候,你都没有生气和发脾气。”
儿子似懂非懂地看着我,点了点头,我继续肯定他说道:“这种力量不是来自愤怒,而是发自于内心,你是一个充满自信、内心有力量的孩子!”
儿子虽然没说话,但是从表情上能看得出来他心里还是蛮高兴的。
我运用启发式提问说:“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还去跳舞吗?”
儿子无所谓地说:“去呗。”
我抱了抱儿子,继续引导他:“其实你也没有那么讨厌街舞对吗?只是刚才和妈妈玩得太开心,不想停下来对不对?”
儿子笑了笑,拉住我的手说:“对呀!其实练街舞也蛮好玩的!”
我对他竖起了大拇指:“那我们现在去换衣服,收拾收拾准备出发吧!”
03反思复盘,继续前行
通过这件事,我进行了反思和复盘。
1. 有时候孩子对抗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人。
其实儿子今天说不想去练街舞,就是想发发牢骚,并不是真的不想去,如果我们看到他的情绪,理解他的情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但是,爸爸的说教模式、威胁模式、比较模式反而让孩子关闭了心门,开启了对抗模式。
2.爸爸用怎样的方式教育孩子是他的事情,而儿子以后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人,是老天的事情,我无法左右。
我能做到的,是继续用爱滋养孩子的亲情,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以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人、发生什么样的事,都能有力量去自己面对。
3.看见、肯定孩子的情绪和动机,我可以做好;但是如何看见、肯定爸爸的情绪和动机,接纳爸爸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我需要提升的地方。
虽然我们已经分开多年,但是如果我能更多地看到爸爸的好,在孩子心目中树立爸爸的正面形象,对于完善孩子的生命铁三角,是非常有利的!
比较和打压可能会造成孩子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没有自信心的表现。面对孩子的不配合,我们能做的,是分析这件事背后的动机,而不是上来就去否定孩子,当我们肯定了孩子们的情绪和动机,也许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你会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较吗?
赶紧在留言处
跟幸福君说说呗
编辑 / 胡丹蕾,斗斗
排版 / 胡丹蕾
图片 / Pixabay
※如无意间侵权,联系即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