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猫》以猫的视野来开展,并以金田小姐的婚事为主线,用穷奢极恶的金田家与清寒傲气的教师家做对比;以金田家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致富崇尚三缺“缺义理,缺人情,缺廉耻”,财大气粗,仗势欺人,以苦沙弥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甘居清贫,鄙视平庸,崇尚“生于空间,探究空间,死于空间,空哉间哉,天然居士咦”,反映了资产阶级与知识分子的尖锐对立,批判了社会拜金主义风气。
猫的主人苦沙弥,是个“像牡蛎一般把自己藏在壳里”,只知从书本中讨生活,一有机会就大讲知识可贵的教师。作品以直叙法表现了主人公自甘寂寞的自负心志,同时又用旁敲侧击的手法揭示了知识分子因清贫而招致社会轻蔑的可悲现实;同时通过对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突出了文本主旨。其中,猫偷听到金田与铃木的一段街头对话耐人寻味。金田见苦沙弥“不向金钱磕头”,便二恶狠狠地骂他是个“顽固透顶的东西”,扬言要“惩治”他,要他“尝尝实业家的厉害”,铃木则随声附和,讥笑苦沙弥“太傲气”,“太不识相”,是个“缺乏利益观念的家伙”,这段运用反语技巧虚贬实褒的描写,可看出,作者赞美了重视知识,热爱文学的文人学士狷介自好的品质,抨击了湎于金钱泥淖中的肮脏灵魂。
在这样一个作品下,我们不得不联系它的背景。这本书写1904年至1906年9月,正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主张对外开放,全面西化,带有盲目性,跨越性的学习必然会经历一个资产阶级剥削工人阶级的阶段,此时二者矛盾愈发尖锐,阶级分化也愈演愈烈。这时期,日本社会是金钱统治一切,金田老爷就是社会的“无冕之王”,他有叫人“生就生死就死的本领”。猫一针见血地说“我现在明白了使得间一切事物运动的,确确实实是金钱”。这种金钱至上的社会倾向正反映了明治维新时期社会拜金风气的毒瘤。
此外,猫的结局,意料之外却是情理之中;自猫的心仪对象花猫小姐去世后,猫决心用酒麻醉自己一下,结果喝醉后寻水,不慎跌入水缸淹死。这种混沌醉死的生活或许是苦沙弥的一个缩影,同时是否也暗示着苦沙弥最终死于消极混世,精神空虚的自我世界呢?文中没有提及,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是猫的死,暗示着主人苦沙弥的命运终究逃不过社会金钱权利的魔抓。苦沙弥为人正直,敢于蔑视权威,却也在权威下目光短浅,心胸狭窄,不学无术。在整个充满臭铜味的社会,也只能得过且过,消极过世。但是,能在崇尚金钱的社会主流下,坚守清廉热爱文学,也是值得赞扬和学习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