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词例话
秋兴(阴平)还是秋兴(去声)?

秋兴(阴平)还是秋兴(去声)?

作者: 幽篁啸歌 | 来源:发表于2019-02-18 13:20 被阅读11次

读杜甫《秋兴八首(其一)》,首先对“兴”字的读音产生疑惑。是xīng,还是xìng?

且看课下注释:秋兴,就是借秋天的景物感物抒怀之意。这与《唐诗鉴赏辞典》(572页)中的解释相近: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感物抒怀”与“抒发忧国之情和抑郁之感”的说法一样。这里的“兴”是动词。此种解释与《古代汉语词典》(1654页)读作xīng音的解释“兴起,产生”相近。

再看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一:前人评《秋兴》(其一)前两联“因秋托兴”,后两联“触景伤情”。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的情怀的?因秋托兴,一般理解为借助秋景寄托情怀。那么托兴当属动宾结构,“兴”应该属于名词。

最后看《教师教学用书》。它的解释:秋兴,从字面上说就是因秋感兴之意。“感兴”的“兴”,是阴平还是四声?似乎又回到了问题的起点。

综合以上内容看,以《古代汉语词典》中的的解释“兴起,产生”为基础,我们可以把“秋兴”解释为感物抒怀,也就是因秋寄托生发情感(因秋托兴),因秋有感,有所生发(因秋感兴)。因此,秋兴读为秋兴(xīng)。

虽然,此种读法依然是一家之言,但是我们可以把握“秋兴”的语意:借秋景寄托情怀。

秋景是夔州秋景。夔州就是今天的诗城重庆奉节。杜甫在前四句书写的是夔州的山水景象。山是巫山,水是长江水。巫山有色,江水有声。巫山的主色调是寒露亮白、云气灰白,但灰白色调中渲染着红色的枫林,于是衰飒中见富丽。萧瑟阴森的气象中有着劲健气息。接下来写巫峡的水和巫山的风云。江水滔天,让人们见其形,闻其声。诗人塑造的是水势,读者似闻水声。塞上风云则接天匝地,形势阔大。风吹云卷,风声也似响在耳畔。至此,色、形、声融为一体,塑造出一幅秋色浓烈、气势雄浑、声势浩大的峡江秋景图。

作者正是在这样的景物中寄托了家国情怀。“丛菊”抢入眼帘,思念故园的泪水打湿衣衫。杜甫诗中的菊花,寓意深刻。如:

叹庭前甘菊花  唐 杜甫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这首诗写诗人看庭前甘菊花开得晚了,没赶上重阳佳节,叹息庭前的甘菊生不逢时,借以表达自己没有机会为国家平定叛乱尽一份绵薄之力的愤慨。这是借菊寄慨。《秋兴八首》,是诗人借菊花两开寄寓思家之情。眼前的菊、故园的菊,碰撞的是一颗思念的心。

最后两句诗合在羁旅之愁和家国之忧上。耳畔传来的是裁剪衣服的刀尺声、紧迫急促的捣衣声,催生的是漂泊西南天地间的愁苦之情和对家的思念、国的忧虑的沉郁之情。

当然,这是《秋兴八首》的第一首,以它为起,诗人还要继续书写夔州,遥望长安,抒发羁旅之愁,悲叹家国之事。

相关文章

  • 秋兴(阴平)还是秋兴(去声)?

    读杜甫《秋兴八首(其一)》,首先对“兴”字的读音产生疑惑。是xīng,还是xìng? 且看课下注释:秋兴,就是借秋...

  • 秋兴

    急雨敲窗凉适吹,笼烟四处暗香随。 枝头洗翠衔红点,树下星黄裹素瓷。 稻野翻波金穗笑,橘林滴露绿灯垂。 暑消七八秋心...

  • 秋兴

    芭蕉接绿雨 绾发乘西凉 越女织红苎 楚腰细裁量 寻林终永日 精舍隐平冈 滴露愁清竹 渔歌过画樯 加餐且饮酒 之子看...

  • 秋兴

    庄泽洪 西风阵阵始知秋,雁去寒蝉唱树头。 夜雨禾苗舒绿意,濂溪莲叶泛晴柔。 痴迷诗韵尤须乐,...

  • 秋兴

    霜风摇木叶,秋色竞纷纭。 橘柿悬金果,峰峦动白云。 丹枫临水艳,驯鸟与人亲。 万物真一马,是非何处分?

  • 秋兴

    秋枫露雨怨黄霭,花尽丰城草未衰。 山水有色惊掠眼,古今无端入念来。

  • 秋兴

    秋兴 饮酒品菊花,秋深桂花香。 兴起谱新曲,与君同吟诵。

  • 秋兴

    九月秋深野兴长,黄花满地过重阳。 登山时感少陵老,插菊犹思小杜郎。 髀肉重生叹刘备,光阴虚度惜冯唐。 而今空有驭鹏...

  • 秋兴

    彩云秋节红,梧桐山山潇。 远来宾朋致,杯酒菜馔巧。 长久对婵娟,共话秋月高。 风传佳节语,年年月月笑。

  • 秋兴

    楼高明月近窗前,听尽西风未成眠。人间多少相思怨,何妨一笑醉樽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秋兴(阴平)还是秋兴(去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kn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