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金融行业最让人吸引人眼球的应该就是科创板了。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开板,第一天收盘后最高的一只股涨幅达到400%多。但是对于大部分普通投资者而言,因为门槛等各种原因无法参与其中,而且现在科创板发行的股票溢价都比较高,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除了打新以外,直接参与投资的风险太大。
在大部分人都在看着科创板嗨翻天时候,很多人可能没有关注到7月20日下午3点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上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有关举措》,共11条:
可以看出这11条举措包含了,资产管理、信用评级、证券、基金、期货、债券、保险等等几乎所有的金融行业范围,如此大规模、大力度地金融行业对外开放是前所未有的。央行为什么要这么做?会有哪些影响?对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又会带来哪些机会?
一、为什么要扩大开放金融市场
1.产业转型的需要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人口众多,劳动力廉价,成为了“中国制造”的巨大优势,世界上很多企业为了减少制造成本开始在中国大量地投资建厂,并且也推动了相关供应链及配套产业链的发展壮大。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逐渐成为了“世界工厂”。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们收入逐渐增加,愿意从事工厂重复体力劳动的人越来越少,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廉价劳动力优势也逐渐缩小甚至可能消失。近些年,一些企业大量引入机械化和自动化来改造现有工厂,或者直接考虑将工厂迁往劳动力成本更低的菲律宾和印度就是证明。
中国ZF也看到了这一趋势,依靠传统的廉价劳动力模式,已经无法支撑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自十八大以来,“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等战略被逐步提出,并开始推动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进行转型。为了对标德国的工业4.0和美国智能制造,中国也提出里自己的中国制造2025,这也看出中国发展转型的方方向和决心。在这个进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发展融资、产业结构升级都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虽然国家给了很多资金支持和政策鼓励,但是对于整个产业来说,资本市场的良性输血才是未来市场化发展的长久之计。
2.科技发展的需要
既然要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高科技产业就成为必经之路,但是高科技的基础科学领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时间进行研发,投入产出的性价比在初期是很低的,甚至是赔钱研发,很少有公司愿意去做。绝大部分企业为了生存或者挣钱,都放弃进行基础科学的研发投入,从而选择从外国进口芯片、屏幕、镜头等高技术产品。同时这些科技领域也受到国外技术垄断和封锁,进一步增加了研发的成本和难度,限制了相关产业的转型和发展。当年最有机会发展研发基础芯片产业的是联想,结果被一个短视的商人给毁了,一手好牌打的稀烂(不得不佩服华为任总的胸襟和远见)。
不过中兴事件和华为事件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美国不惜动用国家力量对国产芯片、5G通讯等高科技领域产业进行打压,也让中国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基础科学产业,才能不被国外卡脖子。
综上两点,国家要发展,产业要转型,大势所趋,中国已经进入了转型的十字路口,如果失败,将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一些南美国家,阿根廷,土耳其等就是前车之鉴。
无论是产业转型,还是科技的研发的投入,都需要资本的推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只有金融行业发展壮大,才能给中国的现代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促进科技产业发展。因此这个时候加大力度推动金融行业对外开放是发展的需要,也就不难理解。
二、扩大开放的影响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回头看看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血液的金融业发展明显已经有些跟不上了。中国的金融市场起步较晚,制度虽然在逐步完善但还不够健全。一些大型的金融公司如平安、四大行等规模虽然很大,但是只是巨大经济体量的产物,无法在世界金融舞台上占得一席之地。金融行业的全面开放将会引起国内行业的竞争加剧,舒舒服服混日子的时代可能就要结束了,一些券商、资管等行业势必会受到外资的冲击和影响。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竞争可以加速行业发展和整合,能够让优秀的金融企业借助外资的力量加速发展壮大,同时吸收更加成熟的金融行业经验,辩证的来说优秀的企业最终都会从中受益的。
三、大趋势中寻找金矿
从近几年国家提出一系列举措,例如供给侧改革,去杠杆,鼓励发展人工智能,5G等高科技产业,减税降费,推出科创板,加大金融开放力度等等可以看出,希望推动国内金融行业的加速发展,从而使金融行业更好的承担起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转型等更大的战略目标。而且“住房不抄”等政策坚决执行也是从侧面围堵资金的流向,防止其进入房地产等其他行业。因此可见,中国未来几年的投资机会将集中在金融行业和科技领域:金融行业中,银行、保险、证券大三领域,科技领域中的芯片、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将会大有可为。作为普通投资者而言,我们要做的就只有一条,顺势而为,不要逆风而行。如果能够抓住每个时代的趋势和机会,提早布局,就可趁势而起。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zidan_jiatou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