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领导者策略:标准竞争策略
成本领导者战略,是指一个企业采用了靠成本领先来保持竞争优势的策略,其结果就是总能保持比别人更低的成本,由此来获得竞争优势。
显然,“低成本”是成本领导者策略实施成功之后的一种结果。单单是低成本,是不能成为一种战略的。
关于成本领导者战略和低成本,两者是有差异的。很多人的头脑中并没有把这两个概念区分清楚,所以采用了所谓的“低成本”战略。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处处强调节省成本,该投入研发的钱,节省了,该做的市场推广,不做了。这样就损害了企业从长期来持续降低成本的可能性。
这样做短期会呈现降低的趋势,但持续这样做,长期的竞争优势就被损害了。所以,必须要明确地认识到:成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降低的,而不是简单地、绝对的看成本是不是高,是不是有竞争力。
“价格战”,无一例外,最后都是竟底行为,打到最后,大家都是用成本出货,都没有利润。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现金的所有周转,都靠各种拖欠,比如拖欠各种应付的工资和货款。
一个案例:
基金测序,一开始是一件科学研究行为,由美国主导、多国科学家一起参加,人类第一次做了关于“人类基因组”的测序。这个工作在2003年前后完成,算上全部的准备时间,一共花了将近13年时间和27亿美元的资金。
在这之后,技术进步开始明显加快,仅仅过了5年,到07年的时候,花费大概在4年1亿美金。1年之后,这个花费降到了4个月150万美金。自此,基因测序的商业化用户已经非常明确,民间机构就开始介入。
商业化公司的运作核心是,在恰当的时间发展出它的一套技术体系,开发出了它的测序设备,并开始提供测序服务。这家公司选的,就是成本领导者策略。由于它把握了机会,所以,当企业把产品和技术推向市场的时候,全基因测序的成本快速下降,不到一千美元,时间也大大地缩短。在此基础上,又把测序对象细分,也就是它服务地客户不需要对全基因序列进行测序,而只是对某一个基因组进行测序,这下成本就更低了,降低到了不到一美元地费用,时间只要一到两天。
所以,它一下子占有了整个市场份额地70%。
而基于这样大地市场份额,形成了两个更厉害地东西。一个叫“进入壁垒”。因为它地规模足够大,后来者要想挤占市场份额,需要突破市场既定地格局,这个很不容易。所以一半竞争对手往往因为畏惧,而放弃进入。第二个叫做“先动者优势”,即第一个进入市场的,通常会比第二个进入市场的,要领先20个百分点左右。所以只要后来者没有重大的技术突破,这个领先者的优势就会保持很久。因为你已经在行业里,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对于行业的理解和控制力很强,别人都更难进入。
低成本的循环逻辑
如果增加累计产量,有一些企业是可以降低成本的,因此,企业可以获得“低成本地位”。而一旦获得了低成本地位,就多了两个选择:
1.利用你和竞争对手卖一样的价格,这样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然后将更多的利润用于研发等投入,以追求后续的竞争优势;
2.利用低成本地位去降价,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然后,再利用市场占有率,扩大生产批量,进一步获得成本优势。
这个成本下降的逻辑,叫做“经验曲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