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来,我很少点评别人的文章。记得刚加入007那会,点评还比较多,后来慢慢就懈怠了。
007-1班的点评状况一直不是很好,这一点大家心知肚明,但一直没有好的解决方法。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上一次作业雨之后,1月14日,像往常一样,我写好文章发到群里之后,就撒手不管了。
1月15日下午,翻看小组群的信息时,我看到杨梅和卓明星点评了我的文章,把我高兴坏了。尤其是卓明星的点评,让我乐翻了天,她说:
点评也来个清单体好了
1:难得学霸也有随意的写文章的时候,这么说有点坏坏的(把你的痛苦说出来让我开心开心哈哈哈)
2:可是随意写还写这么长这么有质量(你太过分了)
3:我家那位经常看小说被我嫌弃了N久,看完杨琪的文章改观了!
4:生个病感悟这么多!服了!祝早点好起来!
5:金句:谓“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
本来那几天我有点不舒服,看了这几句点评,病全好了,哈哈(鬼脸)。
你说怪不怪,当时我立即就对点评这件事有了兴趣,然后我一口气看了孙杰、卓明星和李娜的文章,并作了点评。
我的这一举动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李娜到简书上看了我的作业,“喜欢了”我的文章,那会儿把我乐的······
接下来我开始思考点评这件事,有以下几点:
你给别人反馈,别人才更愿意跟你互动。卓明星点评了我的文章,我一高兴,就点评了3个人的文章,然后李娜收到了我的反馈,又去阅读了我的文章,给了反馈。这不就是一种良性的连锁反应吗?
要引发这一连锁反应,必须首先有人主动点评别人的文章,而且你点评的越多,引发连锁反应的概率就越大。
第二点,我们为什么不去看别人的文章呢?两个原因,一可能是不感兴趣;二可能是是看完之后还要点评,觉得麻烦。
这或许就是我之前懒得点评的原因。那我为什么突然感兴趣了呢?因为我在和别人互动的过程中收获了惊喜。
什么惊喜?一是从卓明星那里学会了小马宋老师的“清单体”,我发现用“清单体”点评超赞。二是通过孙杰的文章,我对区块链技术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而且巩固了之前所学的东西。
一般来说,阅读一篇文章不到10分钟,两篇文章不到20分钟,我用不到20分钟的时间收获了2个惊喜,你说是不是赚大了?
说到惊喜,李笑来在惊喜的定义与创造惊喜的方法论中,给出了7个方法论:
- 你必须相信你自己会有好运的
- 尽量不做可能倒霉的事情
- 保持开放
- 持续学习
- 创造更多的连接
- 保留适当的随机
- 多管齐下,齐头并进
不点评别人的文章,就是闭关自守,与此相反的做法就是保持开放。国家都改革开放40年了,难道我们还要倒退回去?
点评别人的文章,其实也是在创造连接,连接的载体就是评语。而不点评别人的文章,就是在做可能倒霉的事情,因为你失去了因点评而可能带来的惊喜。
想想吧,我们要7天1篇写7年,单打独斗和抱团取暖,哪种方式更好?显然是后者。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更何况我们是志同道合的一群人。
不论你经常亦或是很少点评别人的文章,每个人都渴望外界的反馈。反馈的力量是巨大的。
新东方有个学员,他从高一开始背《新概念英语》第三册,背到高三就背完了。高考考进了北大,进北大后,他本来不想再背了。但当他背给同学听的时候,其他同学都露出了羡慕的眼光,于是,为了这种虚荣心,他就坚持背第四册,把第三、四册都背得滚瓜烂熟,他熟到什么地步呢,有人把其中任何一句说出来,他能把上一句和下一句连接下去,而且语音非常标准,因为他是模仿着磁带来背的。
每个人都渴望他人给予自己反馈,同时反馈会引发进一步的行动。恰当的利用反馈,可以提高执行力,或许还能收获意外的惊喜。
鼓励是世界上最稀缺的资源。我们点评战友的文章,对他而言就是最好的鼓励。不需曲意逢迎,不需妙语连珠,只需如实地陈述自己的感觉,告诉对方,哪里写得好,哪里可以写得更好,你自己又想到了什么。
看到这里,你对点评这件事是否有了不一样的体会呢?如果你还是无动于衷,那么请看下面的5条方法论:
- 你必须相信点评对你是有好处的
- 不点评就相当于在做可能倒霉的事情
- 点评是保持开放的最佳方法
- 持续点评能增加收获惊喜的概率
- 点评会创造更多的连接
最后放大招,你们知道我做了一件什么事吗?看下面两张图。这样做之后我发现这是一件特别好玩的事。


尤其是每次把别人的评语记录下来,过一段时间回头看时,你会惊呼:哇塞,原来有这么多人跟我发生了链接——那绝对是一种莫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己所欲,施于人。想被鼓励,就要先鼓励别人。《道德经》上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正是这个道理。
愿诸位都能从点评当中收获惊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