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不了解学习的原理,就是在无效重复;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在消耗天赋。本书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出发,跨学科解读学习的原理,提供最全面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大脑如何处理图形、文字、数字等信息,不同类型的学习匹配哪种信息通路?学艺术、学语言、学音乐、学数理??各种事物的学习原理有何差异?对于你而言,为什么A方法比B方法效果更好?如果你翻开这本书,我相信你对学习是认真的。
工具书存在的目的就是就是让我们能够运用作者提到的方法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学习方法,更好的提升自己,我观近20篇芭芭拉《学习之道》的读书笔记很少有提到将学习方式提炼出来而运用到自己学习生活中去的,基本都是对原作理论的提取及概述,即使对理论理解的十分透,不去运用,自己没有任何改变,工具书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在此,我提炼了书中一些能够应用的学习方法,与君共勉,希望对你们也有所帮助,另外欢迎诸君补充,期望能够将《学习之道》可实际操作的方法整理完成。《学习之道》的核心由四部分组成:思维模式,组块,拖延,记忆力。
一.思维的模式的转换:专注模式一发散模式
专注模式:精力高度集中,适合处理精确复杂的问题。
发散模式:大脑处于放松的休息状态:适合思考陌生问题,对新事物的关注更宽更广。
应用:当工作没有进展或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思维开始变得迟钝和混乱,或是情绪上感到愤怒或失意时(自己掌控自己处于的状态),这些都是应该从专注模式切换到发散模式的信号。前者表明你已经到了专注模式的边缘了,你的注意力很难再集中了,所以你应该让你的专注先停下来。
激活发散模式的一般方法:去健身房,参加运动,如踢足球或打篮球,慢跑、散步或游泳,开车兜风(或者搭个顺风车),绘画或者涂鸦,淋个浴或是泡个澡,听音乐,尤其是纯音乐,冥想或者祷告,睡觉
二.组块的构建
组块知识是建立在对碎片化知识的理解上,形成对整体知识集合的理解。《学习之道》强调构建组块的过程要回顾和理解提炼。
构建组块的基本步骤:
学习一项技能:先研究你所在领域的高手,发现他们的气质,能力,才干等,先站在顶峰,看清眼下的路,才知道我们理想样子的全貌。等我们这些技能学习者对一项才干有了整体的认知和了解后,再尽可能将技能任务分解成最基础的组块,然后针对分解好的最基础的组块,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或一门技术一门技术慢节奏地练习,以了解技能的内在结构,然后再加速练习
学习一门知识:先构建整体知识网络(目录,大纲),专注学习每一章节的知识(即学习每一个基础的组块),并理解该章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作用,当学习完全部知识点,就可以系统起来将这一门知识压缩成一个组块。以学习高等数学为例,想要理解微分的概念,需要将映射、函数、连续、极限这些零散的概念组合到一起进行整体考虑,理解微分之后,在理解积分,在从一元函数到多元函数,从每个概念的含义,到其实际应用方法和范围,整个高等数学的脉络就清晰了。否则若不能将这些概念连接在一起,可能会感觉这知识点繁杂且缺乏关联,不容易记住,学习效率会大大降低。
注意:学习法则为学习,模仿,纠正,重复,相关知识可以参考天才的背后——读《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三.拖延的处理
1.将对痛苦的结果的关注转向关注过程:比如写作,一想到脑海中一个词都没有怎么去写完一篇5000字的论述,又想到如果写不完总监肯定会处罚,但又不会,不想写,怎么办?这个时候很容易产生拖延的心理,此时不如告诉自己,反正一次又写不完,我先花1小时查查资料好了,学习一下别人的想法,关键就是只规定一个时间或一个小过程,不去思考要完成这件事,重在开始。所以克服拖延的关键就是选一件可以立即行动的事情,但是不去苛求结果,关注过程。在开始行动之后,做这件事情本身已经没有那么多的痛苦了。
2.善用正面思维:正面思维是指用积极的心态(关注有利面)引导我们去投入或完善某件事情。负面思维是关注事物的消极面,抗拒排斥,无法投入,无限期拖延。克服拖延,尝试将负面思维转化为正面思维,关注积极面更能激励自己。比如写作,你知道开始很难,但是你也知道如果熟练的运用写作技巧是你最大的期望,甚至能升职,知识变现,成为斜杠作家,你要做就是让正面思维主导你的思想,这有些类似于激励你进步的内动力。
四.提高记忆力
不断的重复,回想式练习,书写这三个是万能的记忆法则。对于一些知识的记忆,比如记单词,你为了记一个单词,去想一种可行的方法将它用巧妙的方式记住,一个两个可以,数千个单词你有这个功夫吗!所以,对我们来说,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如果要记忆大量东西,通常已经有人编纂出来了相应的记忆技巧,我们所要做的仅仅是利用这些技巧就可以了。
其他有效的可以运用的学习方式:
1.回想:看完一章就要尝试回顾本章有哪些主要思想,持续练习,锻炼阅读与回顾能力,阅读如此,学习数理亦是如此,每学一章,就要回顾讲了哪些知识点,出题类型、解题方法有哪些,直至能完全默写出来。纯回想式复习,能更好的帮助你找到知识漏洞。
2.重复:重复是学好任何东西最有魅力大一件事
对于数理:专注解决一个问题(不到万不得已不看答案);重做一次,注重卡住的步骤;第二天再来一次,持续关注难点;做同类题目;闲暇时间在脑中回想解题步骤。
对于记忆类知识:次多时短,不要一次安排太多练习量,注重回顾的次数。
3.困难的事情最先做:最清醒的时候,去做一天中最困难的事情。
4.避免能力错觉:看着答案做题即使当时懂了,答案也不属于你,因为你几乎没有把这些概念编织到基础神经回路上。离开答案自己写出来的,才是你现在真正的水平,为了更好的记忆,过一段时间就要回顾,回顾多次才能内化。另外,如果你在书上标注出来了重点,你要注意是你的大脑记住了,还是你的眼睛记住了。
5.穿插学习法:把解题策略不同的题目混在一起练习。比如将高数的极限和导数题目放在一起做,能更有效的检测你对知识点或解题技巧的熟练度。
6.避免被动重复阅读:直接通过回想提炼关键点。
7.间隔性重复:在增肌训练中间歇性的休息更有益于生长出强壮的肌肉,持之以恒才是关键。学习书法,音乐皆是如此,不要想着一口吃成胖子或一下减成瘦子。
8.由难入简:这个方法与我们常用的先易后难背道而驰,“由难入简”方法的优势在于难题之后做简单的题时可以多角度审视该题,另外也可以调用发散模式,说不定会蹦出你以前用过的处理方法,平时练习的时候不妨试试,看看是否有作用。
9.解题纲要>基础计算:思维决定一切。
10.发散你的兴趣:内心狂热的执迷追逐自己的爱好,虽然会精进你的能力至专家的地步,但也会局限你的发展,对其他领域完全无知。
11.克服恐惧:对一件事情的恐惧会比这项任务本身消耗更多的时间和能量,这件事如果你必须去做,不如早去经历,当你行动起来你可能会发现这也不过如此。即使你失败了,不要伤心,你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个失败对推动你成功会有多么重要。
12.学习即创造:当你和同学们学习同样的知识的时候别怕落在同学后面,细嚼慢咽反而让你比那些脑子快的同学学习更深入,如果你学的是真的又慢又浅,那么是你的思想出了问题,因为你该努力了。
13.避免过度自信,要懂得团队合作,明白集思广益的价值:团队合作可以帮你找出你想法中的错误,更容易学会随机应变,更好地应对有压力的处境,确保你真的理解了你想让别人解释的知识,巩固已有的知识并提高学习能力等
14.自我测试:任何内容皆可测试,无论何时皆可测试。英语听力,演讲能力,写作能力,考试能力,应变能力,你想提升哪一个方面,想看到哪一项的不足,不如先自我测试。
15.立刻行动:当你需要输出的时候你才开始学习,给你了你成功的机会你却能力还不够,要想让上天眷顾你,前提是你还没有放弃你自己。
总结:
《学习之道》中提到的核心的学习方法有:专注模式、发散模式及其转换,构建知识组块,克服拖延,回想,重复。无论其他的你能不能思考并应用,建议这五个必须应用到学习生活中。
Ps:一些很容易做到,或已经做到,或还没有犯这样的错误的部分我便略去不谈了。
感悟:当我把书中提到的学习方法提炼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方法难道不是老师经常告诫我们的,同学朋友经常提醒我们的那样吗!你肯定会回答是的,甚至会说这些我基本都知道,那我们再看这样一本书都意义何在呢?是的,没有意义。它无非就是多了实操方法对应的理论而已,多了几个看不太懂的例子而已,这并不是我们需要记忆的东西,而且他把方法分散在一整本书里,又增加了我们提取精要的难度,我们还何必做这样事呢!我的建议是,如果在生活或学习上真的很需要方法来做一些改变和自我提升,不如直接去搜索对应的大佬们精心整理的技巧,最好是举过身边的例子的,那么我们对于方法的接受程度和应用程度都会大大提高。
更多相关自我提升类笔记,请移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