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良河—老家的房子

作者: 东良河 | 来源:发表于2017-12-01 16:03 被阅读3567次

——王野

建筑,是一部凝固的历史!承载着太多家庭的酸甜苦辣和悲欢离合!!!

白石营老宅

小的时候走户串巷,对东良河老家的建筑烂熟于心。长大后,也许是受自己工作专业的影响,一直钟情于东良河的传统建筑。趁着假期休息之余,骑着摩托车,东至严家河,南至高庙,西至梅子营,北至鱼塘河,对有特色的老房子做了拍照和基本的记载。后又多次考察了白石营老家的传统建筑遗址,访谈过不少本家的长者,对老家的建筑做了一系统的梳理,现在对东良河的建筑发展轨迹有直观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山草屋

夯土墙,山草房,是老家房子最初的见证者!

解放左右,东良河(东良河村、庄坊村、拦沟村、中沟村、严家河等)百分之六七十都是夯土墙、山草房,只有少数的瓦房。不过也有极少一部分过去地主家的青砖瓦房,主要集中在白石营严家河,也几乎是凤毛麟角了。


瓦房

土坯墙,灰瓦房,是老家解放后房子的佼佼者!

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初,才有乡亲们陆陆续续盖上了土坯墙的瓦房。那个时期,能住上瓦房,绝对算是有实力的家庭。房子,一直是中国人结婚成家的一重要条件。即使在那个年代,小伙子说媳妇,瓦房也是一个重要的参照标准,只不过不会像今天结婚,要在城市买新房那样迫切罢了。过去要是结婚,能分上间把两间瓦房,那是很幸运的事情了。尤其是兄弟多的家庭,做父母的也是为了几间土坯房给愁坏了。

常记得农忙过后,老头带个儿子,偶尔还叫工,三四间房子的屋场就靠一挖镢一挖镢的挖,用铁锹上土的上土,用捞子车一车一车的拉。也有遇到很是结实的石头,偶尔打上炮眼,放上几炮。挖好房子的屋场,往往持续两个冬天。然后爷几个挑黄土和泥,掺入麦糠或稻草渣子,牵着牛来回的踹泥,把泥巴和的稀软。找好土坯模子,脱成土坯。晾干后再修成悬山的土坯房……老家的一句话:真是累断了家长的脊椎骨

常记得共青二队后边的“窝里”,三队小学后边,土坯瓦房一连几十间,住着好几户人家,很是有意思。吃饭的时候,大家都端着碗蹲在院子里,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偶尔谁家炒了好菜,知道后也能去凑一下热闹。

不过说句客观的话,土坯房夏天住着还是比较舒服,由于墙比较厚实,太阳一般晒不透,屋子里还是比较凉快。当然也有麻烦的时候,土坯房墙上常有蝎子、壁虎之类的,一不小心还会跑到你的床上……


红砖房

红砖房,是老家土地下户后房子的先驱者!

1986年,我家建成了东良河第一家红砖房。后2~3年,陆陆续续,东良河上下差不多换上了红砖房。


白石营老家的楼门 白石营老家楼门的户对 白石营老家楼门的门头

白石营是我老家,过去由于历史原因,按照现在的话说,土豪比较多,经济实力雄厚,房子的规格也比较高。不仅有土坯的瓦房,还有青砖包皮瓦房,而且还有青砖瓦房。房子规格比较高,往往带有院子。房屋高,进深和开间都比一般住宅大,有的内部结构还是全木的排架房,有点类似于现在的框架结构房子,即墙倒房不倒。

白石营老家的正宅

2016年暑假,下了几天的连阴雨,在家闲的无聊,和老爸一起去白石营参观了几家老宅,很是震撼。虽然房子年久失修,早已破败不堪,摇摇欲坠,但从现存的框架和基石,依然能感受到房子当年的雄伟气势和主人的显赫身份。站在被雨水冲刷的老屋面前,内心很是忐忑,有一些酸楚……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家建成了东良河第一家砖房。当时也确实不易,从东良河粮所过来走烈士亭这边,经共青三队大田田埂、再走河道埂,翻过堂远梁到我家,当时基本上还是捞车路。为了建房子拉砖,我家也是叫了不少工帮忙修路。好在那个年代民风淳朴,乡亲们也互为帮忙,叫工不需要工钱,只是能管好生活就好。经过个把月的努力,终于把路修的可以勉强过拖拉机。

后2000年左右,有很多年轻人到广州、深圳、东莞、福建外出务工,渐渐的有钱了,农村开始陆陆续续修建楼房。不几年,农村基本上都修建了各式各样的小洋楼。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和设计,楼房根据主人的喜好自由发挥。东良河一上而下,房子东西南北的风格都有,也很是有意思。

老家原院子大门

我家由于兄弟二人上学,经济有些压力,直到2009年,才重新修建了楼房。那时我还在读研究生,并没有过多的参与房子的设计和建设。好在有姚自昌(我姑父)给了指导性意见,房子修的才略有特色。

参照老宅设计后的院子大门效果图

后为了赶工期,大门的设计,有点简单,又没有什么特点,自己一直不太满意。一直想有适合机会,再好好改造一下,融入我们老家建筑的传统风格。

在看了白石营老家的老房子后,大门很是有特点,就借鉴其造型,重新把大门设计了一下。


2017年暑假,借助假期在家的时间,从白石营买来过去百年老宅的青砖、灰瓦。找来邻居何国华师傅,此人乃当地一能工巧匠,既会木工又会泥瓦工。在不改变原来大门造型的基础上加其调整,在上部添加老青砖修了“山墙”,后做上传统的斜坡屋顶,铺上百年老瓦。其屋脊上还保留传统的姜太公房子造型,营造出幽幽的古义,也算是对东良传统建筑的一个学习和致敬。

改造后的老家院子大门 改造后的老家院子大门 改造后的老家院子大门

白石营柴家的老房子。2015年暑假去看过,很是漂亮,土坯房虽然已垮掉,但“孤单”的大门依然挺立,彰显着自己曾经的辉煌。尤其是大门门口的一对门凳,青石雕刻而成,上边一对小狮子憨态可掬,很是可爱。遗憾的是左边的那个门凳已裂。


白石柴家的老房子大门 白石柴家的老房子大门门凳 老房子瓦当

过去一些特殊的建筑,比如祠堂,往往做工精细,地基有精美的石条,屋顶还有瓦当的,很是讲究。可惜在经历了破四旧、土地下户、新农村建设,现在留下来的很少了,很是可惜!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东良河—老家的房子

    ——王野 建筑,是一部凝固的历史!承载着太多家庭的酸甜苦辣和悲欢离合!!! 小的时候走户串巷,对东良河老家的建筑烂...

  • 东良河—东良河名称的来由

    ——王野 东良河是我的老家,它原属于十堰市郧县高庙乡东良管理区,现属于郧阳区白桑关镇,地处三省(湖北、河南、陕西)...

  • 东良河—腊月23,小年

    ——王野 腊月23,十堰老家的传统小年。过了小年,离春节更近了,年味也就更浓了! 在我老家东良河,小年有很强的仪式...

  • 《东良河》背后的故事

    ——王野 不知不觉,东良故事陆陆续续写了30多篇,5万多字,洋洋洒洒差不多够一本书了。已公开发表了9篇,收获了很多...

  • 东良河——正月十五送花灯

    ——王野 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这一天,在我老家东良河,除了吃元宵、挂灯笼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民俗活动——...

  • 东良河—古迹—尖石夿

    ——王野 在东良河村三队的后山上,相对平坦的山脊中间,矗立着一丛天然的石头,约大小7~8块。其中一高两米有余、粗约...

  • 东良河—古迹—冷水泉

    ——王野 在我老家圆觉寺东南方约600米处,有一眼甘泉,便是冷水泉。对于冷水泉名字的由来,无实物资料记载可查,也就...

  • 东良河—人物--老苏

    --王野 叫她老苏,确切的说,我以前并不知道她的真实名字,只是知道大家都这样习惯性称谓她,并没有不敬之意。 第一次...

  • 东良河—古迹—黄龙庙

    ——王野 提起黄龙庙,大家很是熟悉,又较为陌生。 在东良河中心地段,巍巍的鹰爪山脚下,也就是现在东良完全小学学生食...

  • 东良河—古迹--圆觉寺

    圆觉寺赋 --王野 吾家老宅百米之余,一古寺遗址,少时多闻‘羊角...

网友评论

  • 虎啸龙狂:不错👍写的很好:加油💪
  • 上善若水_d73f:堂远梁?汤圆梁?形似😀😀
    东良河:@上善若水_d73f 堂远梁。祠堂、远方、山梁
  • 东良河:感谢老同学温丽敏,帮我纠正了文中几处错别字!!!:+1: :+1: :+1:
  • f18d9969bf4b:儿时的记忆,这些建筑属于农村的历史见证!
    东良河:@帅龙扒渣机 是的,很有意思,不去关注,以后连回忆都没有了
  • c8c8941e1b37:你好有才,真的敢上房揭瓦啦!大门你都可以想改就改!😛
    东良河:@王萍_c8c3 敢
  • 东良河:百无聊赖,写写文章,也是对老家建筑文化的致敬!!!:blush: :blush: :blush:

本文标题:东良河—老家的房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fp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