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一晚上,完成陪伴咨询最后一次沟通。和来询者一起,梳理未来1年对工作,有了较为清晰奋斗的方向。
周三下午,收到来询者的信息:谢谢凌燕老师,你是我的太阳,你的陪伴给了我希望给了我力量,让我更加喜欢自己。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一定会是一个不一样的我,我有预感。--说出来后感觉自己嚣张了点。
我回复:真喜欢你的嚣张。
来询者:我发现,当自己的某些做法慢慢由因为不确定带来的焦虑,转变成认可和笃定后,内心的力量就慢慢生长了。
……
真的太喜欢她最后说的这句话了。
我把对话截图,放进我的能量加油包里,也在这儿再次记录。
不仅是因为收到她的感谢,我心生欢喜,也是因为收到她的反馈和认可,让我笃定了自己陪伴的价值,笃定了自己选择这条难走的路是有意义的,让我心生力量。
2
在有了300多小时的咨询实践,加上4期咨询师督导营,及1对1给同侪们进行督导后,我发现,我们通常做的咨询,无论是单次,还是案例式(3次),解决的是单个问题。当下问题被解开后,我们和来询者,都进入“雨过天晴何须伞”的状态。
而对于很多持续在职场内打拼的来询者来说,一次咨询获得了解决方案,要转化成行动,还隔着很多的山,很多的河。咨询也许可以推进来访者抬起脚迈出第一步,可未来还有那么多的山要怕,水要涉……
当我做了陪伴式咨询服务后,常常会有挫败感。
挫败感来源于,我们会定期沟通,而很多时候,沟通的主题表面上看似不一样,内核其实是一样的,也就是上次明明对方说很受启发,找到了解决方案,沟通后也会行动,解决当下这个难题。可这次遇到类似的场景的时候,上次获得经验,就没有很好的代替到现在遇到的这次。
每当这个时候,挫败感就会来拜访我,我会觉得,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一样的呀,为什么不可以用上次或者以前已有的经验呢,如果来询者遇到类似问题不能自己解决,我陪伴支持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呢?
3
另外一个陪伴咨询的客户,在季度陪伴结束后,间隔了1个多月的时间。然后给我发信息说,我们的咨询沟通还要继续呀,这次订购年度陪伴。
这位客户,我们认识了一年时间,从单次咨询,到案例咨询,到包月咨询,到包季度咨询。我的陪伴式咨询的产品,他是共创者,是首席体验官,也是检验员。
记得单次咨询时,来询者原地挣扎了又2年多的时间,一直没有找到能突破的点,那次我们重点解决的是通过向上沟通寻找可能的突破机会。
案例咨询,仍然是找突破机会,会发现在原单位的环境中,没有这样的机会,一来是没有这样的机制 土壤和环境,一方面领导的目标是求不生事儿 不找事儿,平稳过渡到退休。所以对希望在工作中作出成绩,也意味着要做调整 改革 优化,要冒风险的上进者,他视而不见。
当来询者判定在原单位中,至少未来几年内都没有做事的机会,也是就开始看外部的机会。
我们一起梳理外部机会,辅导面试沟通,拿到机会,沟通家人获得支持,跳槽到新公司,适应等。就这么一路走来,不知不觉,一年时间。
这次要订购年度陪伴,我问为什么。
他说: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遇到新的问题,有一个安全的,专业的人来给我支持,能让我快速解决问题,少走弯路,比我一个人摸索要好太多了。这个回答可是太让我满意了,我愉快的收下了他的咨询费,期待未来的共创。
4
陪伴式咨询,到底提供的价值是什么,或者说解决了客户的什么问题,满足了什么需求呢?我通过自己的案例,总结大概有这么两点吧(以后有新增补充):
1).支持客户持续行动。
记得老师有说过一句话:没有人不经挣扎就高举白旗。意思是,每一位来询者,在来咨询前,自己都经过思考,探索,挣扎,仍不得,才来找我们做的咨询。
而我们通过60-90分钟的沟通,和来询者共创出解决方案,当来询者带着解决方案走的时候,对于咨询师来说,这次咨询结束了。对于来询者说,这才是他解决问题的开始,我们都知道,很多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持续行动才能解决问题,而往往就是这个“持续”很难。
我们通过定期的沟通,可以持续的支持到来询者持续行动,在这个过程中,给予跟踪反馈,给予阶段性成果总结,给予行动前后的对比,像照镜子一样,让来询者看到自己的进步 成长和内在的力量。
2).支持客户应对职业发展路上的新挑战。
我们咨询师都知道的,但来询者不一定知道的“生涯三阶段”:生存期,发展期,自我实现期。并且,随着现在变化快,职业更换的也快,很多时候,这三个阶段会循环往复。而每一个阶段中,又包含着小阶段。这些不同的阶段,我们职场人要完成的任务,要解决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
同时,人的职业发展有两条线,一条明显,一条暗线。明线是职场的晋升和收入,暗线就是每个阶段要面临的人生任务和压力。而大部分人努力发展明线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暗线的人生任务。
所以,我们的陪伴咨询,表面是是帮助客户应对明线上的职场问题,底层本质,是帮助来询者完成暗线的不同阶段的人生任务。我们和来询者,有时候像拐杖一样给到支持,有时候像战友一样携手并进,有时候像导师一样呈现自己的,他人的类似经验,供来询者参考。
5
陪伴式咨询这条路上,咨询师面对的挑战又有哪些,为什么说这是一条难走的路,我们咨询师又该如何调整和应对这些挑战呢?
挑战1:案源少,建立咨访信任关系周期长,且新服务形式属于隐形刚需,教育成本高。
对于很多咨询师来说,单次咨询的案源就已经很少了,更何况同一客户的多次咨询。同时这种形式又相对比单次咨询,要付出更多的信任,要建立这样的信任,需要咨询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更大了,有时候投入也不一定能带来正向作用。
挑战2: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得不到正向反馈。
尤其是对成就感要求较高的咨询师来说,一般单次咨询,解决了问题,收到反馈。而长期陪伴的咨询中,很可能前面咨询中获得的方案,在实际推进中,问题发生了变化需要新的应对,这个时候容易陷入对以往谈话工作的否定和怀疑。
挑战3:持续的咨询,需要更全面立体的能力支持。
我的应对:
1.我们咨询师也是有选择权的。我们可以选择只接单次 案例的咨询,也可以选择接长期支持的咨询;我愿意长期支持一个人,行动,反馈,看到变化和成长,直到有心力和能力面对未来的挑战;
2.咨询师的信念调整。通过几次咨询,能百分百改变一个人很多年的信念和行动也不太现实。我们的目标也不是要一个人进行百分百的改变,成长之所以宝贵,就是因为它其实很难发生,我们的长期支持,让它缓慢而又坚定的发生在来询者和我们自己身上,是很宝贵的一件事情。
3.不浪费经验。咨询师这个圈子,是我见过的最最最有持续学习的群体,生涯,咨询,教练,盖洛普优势……学习的同时,不要忘记我们本身是职场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很多的宝贵经验,值得提炼和分享,它们是我们的“魔力武器”。
记得在一次关系训练营的陪伴日活动上,我听了三位伙伴的故事后,治愈了原本带着一个小伤感故事的我,那种被感染,被启发,由心底生出来的能量,让我心生勇气,足以抵御伤感。
所以,不要忘记我们每位咨询师自己的经历,就是“魔力武器”:我们做出来好的职业发展,我们活出好的人生状态,都是我们宝贵的能量源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