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面这样的场景应该不会鲜见——
孩子喜欢看电视,可大家都知道孩子看电视不能太多,家长告诉他只能看一集。看完第一集,绝大多数孩子会提出要看第二集,这个时候家长果断拒绝,就很容易出现亲子情绪对抗。生活中这样的场景非常常见,也许是孩子要求买喜欢的但是并没有必要买的玩具,也许是一些其他的不合理的要求等等。
孩子脾气不好,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1、孩子的事情没有做成功出现伤心生气的情况;
2、孩子玩游戏时输了(请参见育儿拆招 | 第1招 如何培养不怕输的孩子);
3、孩子的要求被拒绝。
通常孩子脾气不好更容易是第3种原因所引起。
当碰上上述第3种情形时,家长应如何拆招?
1、传统型家长(引以为戒)
事态发展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
第二步,家长直接拒绝;
第三步,孩子出现情绪,发脾气;
第四步,触发家长的情绪。
当事情发展到第四步出现亲子情绪对抗的时候,已经出现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家长以自己的情绪来压制孩子的情绪,这种行为正在培养孩子如何更加生气。让孩子满意的家长才能培养出让家长满意的孩子。所以我们必须要从传统型家长尽快变身为前卫型家长。
传统型家长处理孩子坏情绪的四个步骤中,关键问题出在第二步——父母直接拒绝孩子的要求。孩子尚年幼,控制情绪能力弱,直接拒绝很容易就达到第四步的对抗阶段。要避免第二步犯错,我们必须努力成为有智慧的家长,第二步处理好了,出现第三步的几率就会下降,从而有效地避免对抗。
2、前卫型家长
在平时孩子提出可以满足的要求的时候,进行一些训练。比如要求孩子做一些小事情(可以帮爸爸捶捶背、捏捏腿,帮妈妈扫个地板、收拾书本和玩具等等),做了以后才能满足他的要求。
当孩子提出不能满足的要求时,前卫型家长是如何做的呢?
案例:
一天中午,儿子提出要看动画片,一集大概20分钟,可是马上就要开饭了。
爸爸说:“你的想法很好!如果爸爸以后再同意,你会怎么做呀?”(不直接拒绝,孩子出现情绪之前做试探性沟通)
儿子开始想办法,说:“爸爸我给你捶腿!”
爸爸说:“那你先捶给我看看。”
儿子开始认真地捶腿,捶完左腿捶右腿。
爸爸说:“你捶腿捶得真舒服!但是爸爸还是要以后才能同意你看动画片。”
儿子说:“那我们玩‘不怕输,一定赢!’的游戏吧?如果我赢了,你就让我看动画片。”
玩了一会游戏后,爸爸说:“宝贝,今天你很认真地给爸爸捶腿,也很有耐心地玩了游戏,但是爸爸真的不能同意你现在看动画片,因为马上就要吃午饭了。但是现在有两个选择:第一,我们以爸爸再陪你玩一会儿游戏;第二我们来听一首歌曲吧!(儿子平时爱听的)”
儿子说:“那我们听歌吧!”
事情就这样解决了。
假如你的孩子还没有开始进行相关的情商训练,遇到这种情形时,我们可以用“IF(如果)”法则——
当孩子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时,答:“你的想法很好!如果妈妈以后才能同意,你是哭一哭还是叫一叫,还是不跟我好了呢?(通常您的孩子以什么方式发泄,就描述什么方式)”
如果孩子要叫也叫或者直接就跳了起来,哭了起来,家长就说这两句话:
“妈妈和理解你的感受!”
“既然你要哭,妈妈就奖励你好好的哭一哭吧!”
然后家长要做的就是把他抱起来,放到卧室,关上门(比较安全,避免其他家庭成员干扰),四个不要:不要打他(大人打小孩不公平),不要骂他(形成不好的观念),不要说教(他正在闹你的话,对他来说都是噪音),不要走开(他闹是给你看的,你得看着他闹)。
关门四个,不要坚持态度,让他绕道精疲力尽脑袋磕床脚也不管。因为他知道疼,磕完问他疼不疼,不疼接着磕,他肯定就不磕了。等到精疲力尽,热水毛巾擦脸,擦完放好毛巾,坐到他旁边问他还哭吗?还哭可以在接着哭。
这种方式不打不骂,但是明确告诉了孩子,我不心疼也不让步,更不会跟你闹。
只要这一次,他就知道无理取闹是没用的。等到事情过后跟孩子好好沟通,避免压抑。
妈妈:“以后有事要好好说,你要能说服我,没准我能考虑你的要求。”
等孩子自己开口提要求,比如:“妈妈,我想要这俩小汽车。”
妈妈:“这辆车和家里的有什么区别?”
然后鼓励孩子与你交流,交流以后满足他要求的概率为“3:1”,交流三次满足一次。让孩子知道交流有用,但不要每次都予以满足。这样的习惯培养好了,第一,他不会再跟你无理取闹了;第二,有什么事他会跟你商量。以后到了青春期,关系就好处了。
当家长开始使用“IF(如果)”法则,并坚持自己的态度,即可大大降低孩子的情绪,从而降低家长与孩子之间亲子情绪对抗。亲子情绪对抗越少,一般来说孩子的情商越高。

讲师:金正言(应用心理学家)
笔记整理:墨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