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历来对这个句子有多种理解,比如“批判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灭了”,或“研究那些不正确的学术,这是有害的啊。”笔者取第一种理解。
面对不正确的言论,我们要么观望,任其散步恶劣影响,这是“乡愿”,是“德之贼”。要么拍案而起,力矫谬误。这是勇士,是坚守。当然拍案而起不是信息不明晰情况下的盲目发声,如“江歌案”中不明真相却振振有辞的“大V”和自媒体。也不是自以为占据道德制高点的居高临下,动不动对他人进行审判。如“老师殴打学生”事件中对立双方各执一词的争议。更不是以势压人以力相胁以命相拼的“暴力”式表达。如崔永元遇到某军官威胁事件。我们仗义执言,我们言之有理,我们言出有据,我们该出言时就出言!
第十七章: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眼中智慧的人,是敢于承认自己的“知”与“不知”的人。其实前者,一般都会主动“承认”,因为可以让别人更“深”的认识自己,可以让自己原本黯然无光的形象带上耀眼的光环,何乐而不“认”?但后者,却需要勇气。我承认我不足?那意味有光环的会黯淡下去,没光环的更加凄惨。所以,还是藏着掖着别让人发现的好。殊不知,如此护短造成的消极影响会远远大于承认不足。其一,护短成习惯会缺少前进的动力,减缓成长速度;其二,护短会留下自卑的恶果,增加心中阴影面积;其三,护短会滋长嫉妒的心理,拼命打压比自己更强的人。
承认“不知”的三大优点:其一,勇敢。不惧露丑,是因为我实诚而不虚伪,我知道自己有很多不足,我会努力加速生长;其二,自信。不惧露丑,是因为我知道我有我的长处,是因为我知道只要我想,一定可以由“不知”,变成“多知”;其三。欣赏。我知道我的朋友同事有很多优点值得学习,和他们在一起我有强烈的上进心,我会越来越优秀。
第十八章: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官场如同江湖,如何在浑水中留一点腾挪空间,孔子谈出自己的认识:慎言慎行。即拿不准的不说,拿不准的不做。拿不准的却要大放厥辞,就容易犯错误。拿不准的却要去做,就容易后悔。所以慎言慎行不是明哲保身,而是先思后言,先思后行。多一些思考,言行就会多一些稳妥,少一些草率;多一些理智,少一些冲动;多一些成就,少一些挫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