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可以让世界更好
文/静怡的兰苑
马修·连恩说,音乐可以让世界更好,我也这样认为。如果不出意外,这里的意外是抵触,即有的人从心底对音乐的抵触,不认为音乐可以走进一个人的心灵,因为有的人压根就不相信音乐能赏心,怡情,并且有治愈的能力。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只要我们对音乐不抗拒,不抵触,如入自然之境,相信任何人都会喜欢上音乐,这与知识的渊博与否无关,只与心灵是否愉悦有关。当然,我不否认渊博的学识,会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见解和领悟,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
音乐人是有国界的,但音乐是无国界的,一个人的爱不爱国并不取决于此,所以没必要以此对人身进行道德绑架。
在我看来,如果你才智卓绝,那么贡献出你的聪明才智,造福一方百姓就是爱国了。如果你和我一样都是平庸之辈,那么努力工作,安心经营好自己的小日子,不扰民,不滋事,也就算爱国了。
曾经从电视上看到过这样一个镜头,是我国的那个图书馆我忘了,有一位流浪汉在认真品读《资治通鉴》,这画面多少有点深刻,故而至今记忆犹新。任何时候都不要低估一个人的才智,有些人只是不显山露水罢了。
就像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1810年出生,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
这样看来,肖邦7岁开始创作,8岁登台演出,那时他还是个小孩,除了天赋异禀和对音乐的敏感,那时他还没有系统的乐理知识,但已经表现的很出色,人们最终对它的评价是:“生于华沙,灵魂属于波兰,才华属于世界”,足见其影响之大。
所以说,音乐是属于全人类的,国王可以拥有,贫民乞丐一样可以拥有。我费了这多周折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如果有空就听听音乐吧,“我只轻灵的,在一枝清风上做狭长的旅行”,相信,音乐可以让世界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