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不起这是第几个来学校里做讲座的人。
记不起多少次听到这个问题,起初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异样,但重复很多次就觉得奇怪了。
为什么这问题能存在那么久?
你觉得你选择的专业有用吗?
台上说:不喜欢自己专业的请举手..
6个..
30个..
100个..
280个..
“哇,将近一半呀”
.....
本来空间就很小的报告厅,找到座位都不容易,越来越多的手举了起来,连头顶的空间都不放过。
这样的问题大一的时候有人举手,可以理解;可已经过了一年,还有近一半的人举着,为什么?
来聊聊我最近遇到一些人
1
之前在知乎的时候看到一个人,因为名字好听就记住了,称“C君”吧。
C君平时在知乎总回答一些心理学问题,每个回答就涉及心理学分析,平时不答,一答必属精品,有理有据,因为如果是乱编的分分钟就会被评论打脸。那会儿我猜这人恐怕是心理学硕士博士的水准,要么就是心理从业人员。
直到后来机缘巧合,一起加入了一个小组。C君在群里发布的还是心理学相关的东西,有一天写她自己的故事,才发现,
C君专业是设计,今年大二。
2
最近还认识一个w君,我估计简书不少人看过他文章。
W君 本科读的是生物工程专业。毕业后却成了翻译,一开始从翻译公司接报酬很低,到后来只服务彭博商业周刊和国内两家著名商学院。(翻译比审计师的薪水不知高到哪里去了),但是后来还是毅然转投财务方向,成为了四大会计行之一的审计师,工作的时候还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和香港注册会计师。
最近辞职,组建团队,创业做“app”
3.
前面的C君和W君都远了些,说一个我身边的:一年前因为主持人比赛认识L君。
L君当初和一个男生一组,抽到一题法律新闻播报,我和小伙伴当时就在台下议论,认为她运气真够差,这种类型播报,仅展示出主持能力就很难,更不用说添加亮点。
但那天她身穿正装走到台上,眼神笃定看着评委,开口就震住全场,不看稿稳稳的把几千字的法律新闻一字不落的讲出来,留下旁边抬着稿的男生一脸尴尬。
后来,省电视台的主持人来做讲座,我们一起加进他组织的群里。群里一姑娘问了法学名词里一个区别,L君用了不到100个字就回答了姑娘的问题。
后来我才知道,L君是学的是会计,大二。
4
命运从来不代替他人选择,命运也从来不去苛刻我们做些什么。
从没有听说过这世上有这样一条规则:
两年前的一个决定,就能困住你四年的时光?
至少我认识的Y君不信。
两年前,Y君选的是工商管理,爬图书馆大半年里研究金融,陪伴那波牛市考了证券从业,赚了钱给他父母买了礼物,约上小伙伴第二天飞厦门,在鼓浪屿上吹风。
大二,觉得没有实业精神的人,不能在股市里保持稳定盈利。开始折腾,从营销到广告到新闻到产品经理到设计配色到企业经营。
到今天也算得到肯定。

他们干嘛这么折腾?
C君的老师教着设计,她干嘛去心理学?
W君一个生物工程的毕业。放着高薪的翻译不做,偏偏跑去财务。
L君乖乖学着会计不是多好,懂哪么多法律有什么用?
罗永浩,写过一本书,书名是: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很多不知道 “所学有何用”的人,就像站立着绳子被绑住双脚的。当别人问起“谁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时”坚定的举起手,一年两年也不放下。
却不知低头解一下绳子,抬腿就可以阔步走。
不要把希望寄托于外界,没有人会来帮你解绳子,因为绑住双脚的人就不是别人,是那内心的借口。一定会有哪么一天,再也找不到理由,被迫解下双脚绳子改变的时候,别人已经在千里之外。
不过,那时候又可以从箱底翻出那个借口:
都怪当初的专业没有用。

不要让学校留下你的青春 留不住你。
送上龙应台的一段话共勉:
孩子,我要求你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文/徐怀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