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自律
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
自律有4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自律是自我照顾,自我珍惜。
尽可能早地面对问题,意味着把满足感向后推迟放弃暂时的安逸或是程度较轻的痛苦,去体验程度较大的痛苦,这才是对待问题和痛苦最明智的办法。
我的时间是我的责任。是我,只有我,能决定怎么安排和利用我的时间。
忠于事实,自我反省。
智慧意味着将思考与行动紧密结合起来。
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
以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努力,不断修订人生地图,才能使我们的心灵获得成长。
他们开诚布公,不必文过是饰非,因此少了很多忧愁和烦恼。
保持平衡,必要时候的生气,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生存。
善于以不同的方式,恰当地表达生气的情绪:有时需要委婉,有时需要直接,有时需要心平气和,有时不妨火冒三丈。
要让心智成熟,就得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和责任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
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在人生旅途上不断迈进,有些时候就必须要进行较大规模的放弃。
只有放弃旧的、过时的观念和习惯,才能渡过危机,顺利进入人生的下一阶段。


自律的过程,就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新事物的诞生。
最好的决策者,愿意承受其决定所带来的痛苦,却毫不影响其作出决策的能力。
Part2 爱
心智成熟。
爱意味着我们要不断付出努力,去跨越原来的界限。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
我们和爱人的心智其实都还不完善,需要更多的滋养。
精神贯注。倾心于自我界限以外的某个对象,就会使之占据我们的心灵。
过分的依赖感,寄生。
爱的唯一目标,乃是促进心智的成熟和人性的进步。
培养某种爱好,是自我滋养的有效手段。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
容许他们自尊自爱,学会自我照顾。
真正的爱能够使人发生改变,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扩展,而非纯粹的自我牺牲。
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改变、成长和衰退的过程。
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
勤于自省,诚实和谦虚的态度。
总是致力于自我完善。
你选择的爱着对象,应该能够通过你的帮助,让自己的心智得到成熟。
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真爱之上,互相勉励,共同促进。
Part 3 成长与信仰
孩子对所谓神性的了解,往往来自父母的人性。
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Part 4 恩典
潜意识可以用清晰的语言,讲述患者最真实的情况。
要让心智成熟,我们需要聆听潜意识的声音,让意识中对自己的认识更接近真实的自己。
educare:带出来,带领到。因此我们在教育别人的时候,并不是在把某种新的东西强塞入他们的思维,而是把这种东西从他们思维中引导出来,让它从潜意识进入意识。
我们心目中的实体概念有多么片面。
心灵的成长、心智的成熟,必须与自然法则对抗,必须跟循规蹈矩的自然倾向背道而驰。

具有人性的爱。
天真的假设,信仰的真空。上帝既是开始又是结束。
我们回避内心的善恶论辩,就产生了许多构成原罪的邪恶行为。
聆听自己内心的上帝——与生俱来的正义感——的声音。
懒惰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恐惧感。
他们竭力摧毁光明、善良和爱,以此逃避面对觉醒和良知的痛苦。
开始认同潜意识所熟知的一切。
最接近上帝的地方就是我们自己的心灵。
经常自我反思。
“在永不停歇的变化之中,总有一种东西存活在我们脚下,我们只看到花开花落,而生命的树根却岿然不动,万古长青。”——荣格
心灵的力量,在意识基础上作出决定的力量。
足够的耐心,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自省。
它不是我们自己的潜意识,而是属于整个人类、全体生物乃至上帝的潜意识。
放弃自我,幸福而平和。
耶稣常因无人了解他而颇为沮丧。
实现了局面的逆转,是因为他愿意为自己的心理疾病负责,而不是一味逃脱责任或归咎到别人头上。
敢于为自己承担责任。
是否具有成长意愿。
大多数人只渴望平安,却丝毫不愿承受孤独。他们缺乏忍受孤独的能力。
打开心扉,迎接恩典的降临。
完全遵循人生的自律原则,心中充满了爱。
佛陀只有在停止主动追寻超升之后,才获得了超升。既需要去追寻,又不能刻意追寻。
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对自己思想的控制,顺其自然发展。
把自己变成自律、心中充满爱的人,如果我们一味刻意追寻别人的爱,期待着有人来爱我们,那就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状态,因为我们没法真正去爱别人,只能依赖别人。
不求回报的滋养自己和别人。
后记
真正用心的心理医生应该稳重而审慎,而且有所保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