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与夜——写给在鲁院的那些日子
(1311字)
汪彤
今夜,我回来的时候,没有开灯。走的时候,有意把窗帘拉开,把灯关掉,我留一些暗夜,在我的房间里。我回来的时候,窗外星星点点的夜空,挂在我的窗棂上。
今夜,回到我的411房间,我习惯性的开灯,但又马上把灯关掉,我记起,今夜想要看看窗外的夜空。我从手机上选一首叫作《孤独》的曲子,点开。这是为一篇文章配的音乐。我有很久,不能安静的面对我自己,我内心那个一直默默与我交流的自我,很久都没有出现了,可今夜“它”突然来了。
我打开窗子,一阵冬夜咧咧的风,从我的衣袖里穿进来,然而那风,却是无声无息的轻微,它们早就是一些可以不去计较的寒冷,因为此刻,我心里有一团火,一团孤零零燃烧,却熊熊烈烈的火。我爱鲁院,爱北京的夜空,爱我生活这几个月的无拘无束,却又时刻充满着幻想和美好的生活。
这里应该是一个有魔幻的地方。一层层高楼魔幻的叠加着,早晨,从玻璃窗里反射的阳光,照亮屋宇的每一个角落。不用向往屋子的朝向是南是北,照样能够感受到第一缕朝阳的温暖。
“只要你能起得早。只要你能及时拉开窗帘。”,用心去捕捉,远处高楼上闪闪发亮的玻璃,像一面面凹透镜,聚焦阳光和星光,送进房间。爱每一个晴朗的日子,感受晨光和星光,尽管都是被远处的玻璃,反射来的幻影。
远处,晨光里和暗夜的远处,高楼上所有玻璃,都是光源。有时一面玻璃镜子,它给我夜光,也给我阳光,它们用千分之一妙的误差,将夜里世界不同角度的光景,和早晨最美好的阳光,送到鲁院每一个窗前。“只要起的足够早。只要及时拉开窗帘。”,不用打开了哪一扇窗,就会有一些早晨最温柔的光铺在床上,或者夜里,一些星星点点的光洒在书桌上。
晨光像参合了金子的水,轻轻的铺洒和慢慢地流淌,那些光,柔和如婴儿一样温暖细腻,最后流淌在皮肤上,于是在411的我,便有了这个早晨第一次的微笑。这时候,我便开始了一天,最初被这些光所碰触的生活,拿起一本书,或者打开一个白色的空白屏幕,读一段刻在心上的字,或者记录一些发生过的事。早晨,流淌像金色牛乳一样的晨光,没有脚,却密密麻麻的延伸,赋予我一些生命的力量,用文字唤醒我,催促我,引领我,在这个小小的,却拥有四个月时光的房间里,我有了用文字编织生活的使命感。
许多个暗夜,灯光被远处的风,轻轻送近窗棂,我打开窗户,爬在窗台上。我在鲁院411的四个月,北京的天气反常的好,没有雾霾,一切都是那样清晰和透明。不去细究为什么这样一个冬天,不同于往常,深究时,一些些无奈,便会爬上眉头,只当是合适宜的自己,在不合时宜的时候,遇到了一些赐福吧。这个冬天的无数个夜里,2017年9月7日至2018年1月8日,无数次,一些星光和灯光,穿透空气,穿过时空,瞬间便会进入鲁33每一个同学的房间里——这里曾经属于过自己的房间,与以后我们文学生命息息相关的房间,关照了这四个月以后的日子。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每一天都有一个“不负今日”的念头,和着一个个透亮的的白天和黑夜,在我的心里,用四个月的时间,埋下种子。这些种子,在往后的文字生活中,又每一天、每一年发芽、生长,向往大地上的晨光,和天空中的星光。
于是,“不负今日”——我从鲁院同学们的身上,看到这个词,在他们离开鲁院之后的日子里,产生的一些些力量。这力量,像一粒神奇的豌豆,直窜云霄。
2018年1月写于鲁院——2018年6月20日修改于石缘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