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来早该写点东西,祭奠即将走过的大二。纠结于用手还是用首。
走到这里,都该会有真正的迷茫。这绝不是不知愁的少年骚话,是奢望而立年的不敢苟活。读研,工作就是这两个问题。简单,落俗。无知,迷茫。大学二年级要是没有这浑噩的决定,那可能就在大学三年级吧。
笔者就读西北某综合性211,准一线城市,文科,专业冷门,就业面窄,男,外向,恋爱中,爱打球,会摄影,社团负责人,喜欢宣传工作,系学术研究小组成员,农村,家庭人脉忽略。基本信息,不,全部信息都在这了。
读研,本专业18届毕业班,20人,两人保某985,一人出国,两人找工作,14人考研,一人考上某985(少数民族),一人跨专业考本校成功,其余人壮烈。考研压力巨大,由于本专业全国知名高校就两三所,招生2-3人。本人高考英语92,四级三次压线过,面对考研英语,必将一场恶战。若有幸考上研究生,就业机会将变大,能在高校谋求职位,对后代也将有很好的影响。
工作,文科生工作面本来就窄,本专业更是专业性极强,又不想找文职,不想是个文科生就能干的。若决定工作,男生又有一定优势,幸运将在中学谋求工作,奋斗几年,能奔小康。
读研,保研不存在,本校不想待。确定学校,联系老师,查询资料,制定计划,通宵达旦。这还是我能坚持下来的情况下,本来就外向,想坐着有点难,对自己可能要下狠。
工作,努力发展自我竞争力,忙与社团,丢下学术研究,暑期找实习,积累经验。看更多的书,做更多的课外事。继续学习摄影,学好后期。考裁判证,考六级。
两条路,选择吧。
首先,我觉得对于这种迷茫,我是幸运的,至少我已经意识到,没什么可难过,对以后自己到底怎么走,慎重权衡利弊,不随性,该有的模样。《无间道》中曾志伟说过一句整个系列的精髓:“出来混,路怎么走,自己挑。”陈永仁永远都是警察,尽管只有自己知道。刘建明永远都有痞气,即使回头,落得神智混沌,败于自己。有得选择已是幸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