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年回娘家偶然翻到读书时的一个木箱子,发现里面有好多本厚厚的日记,而且每一本都写得密密麻麻的。
出于好奇,我略略地翻看了几本,发现写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一些不与人说的小心事。
那时的我性格特别内向,所以有什么都喜欢诉诸于笔端,就像和老朋友聊天一样,聊完之后心情格外轻松开阔。
小时候看课外书的机会不是很多,看的都是老爸订的故事会和家庭医生,还有就是偷偷地拿叔叔看的连环画来看,它是那种每一页都有一幅图画,图画下面有三两行文字的书,看起来特别有意思还不费劲。

后来读高年级的时候,学校门口经常有人在摆书摊,花五块钱就能买到一本厚厚的书,同学们买了不同的书就会相互传阅着看。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会想,这些作者怎么这么厉害,这么厚一本的书是怎么写出来的呢?简直太神奇了。
记得高中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散文,老师给的评价很高(我自己这么认为),老师在文章后面用红笔批了一个85分,也是那一次我对写作建立了一点信心,后来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作文竞赛,我得了三等奖,虽然不算很好,但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激励。
大二那年我也参加了学院组织的作文竞赛,也是得了一个三等奖。后来想想,其实还是自己看的书不够多,只要是看书的速度没有提上去,加上学业比较繁重,就抽不出很多时间来看书。
高中的时候是应付高考,大学时却为了考各种证书。总之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如何提高学习成绩上面了。所以一本小说要断断续续看好久才能看完。
还是大二那年,有一位电台主持人来学校推广自己写的书,每本书都有她亲笔签名,我也去凑了一下热闹,那时对她那是相当的崇拜呀,你想啊,平时看的书的作者只是传说中的作者,而这个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大活人啊,那时就想,要是我也能出一本自己写的书那该多好啊。
后来出来工作之后,也有拿笔记本写东西的习惯,但写的不是很多,只是偶尔烦闷的时候会写写。
前两年,自媒体开始风行,那时我刚生完二胎不久,为了能照顾到家里,就在家门口一家绘本馆做了一年的馆长,那时馆里的事情不是特别多,一有空就坐在那看书,也是从那时开始我意识到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所以也是因为这样我试着开了一个关于绘本阅读的公众号,更了四篇关于绘本阅读的文章,一共有79个人关注,后来因为没做那份工作,更文也没坚持下去。


2017年11月份我参加了inlight写作成长小组,开始在简书更文一直到现在。更文不是很勤快,一共只写了20篇公开文章,36篇私密文章。

近来慢慢地愈加关注写作这一块了,买了一大堆关于写作的书,也听了些写作课。现在已经深切地认识到要做好写作这件事一定要多阅读多练笔,要不断地重复交替地坚持做好这两件事,而真实恳切的记录生活是最好的写作技巧。

希望将来的某一天我的文章也能在平台上得到认可,而眼下要做的是更文,更文,不断地更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