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夜雨酒馆

"
人只要活下去,感到自己活着的意义的时刻迟早会到来。
"
01.作品简介

《天授之子》为川端康成的自传体小说集,收录《故园》、《东海道》、《感伤之塔》、《天授之子》四篇小品。川端康成从两岁到十四岁期间,父母、 姐姐、祖父母相继去世,他一生中萦绕着“天涯孤儿”的情节。《故园》中,以迎接养女为契机,作者回顾了自己孤独的少年时期;《东海道》则缅怀故人的上京之旅,探讨艺术与永恒的关系;《天授之子》中,描写与养女之间的父女之情,记述了战后日本笔会的活动……《天授之子》是窥探川端康成灵魂深处的珍贵作品。
02.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1899年6月14日——1972年4月16日),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亚洲第二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川端康成生于大阪,毕业于东京大学。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一生多旅行,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的文学底色。他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川端康成善于用意识流写法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因写《伊豆舞女》而成名。
川端康成的名字早已记录在菊池奖(1944)、艺术院奖(1952)、野间文艺奖(1954)、每日出版文化奖(1961)的花名册上。1953年被选为日本文学艺术最高的荣誉机关——艺术院的会员。1961年,日本政府即“以独自的样式和浓重的感情,描写了日本美的象征,完成了前人没有过的创造”,授予他最高的奖赏——第21届文化勋章,成为日本文化功臣。1957年,获西德政府颁发的“歌德金牌”。1960年获法国政府授予的艺术文化勋章。
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突然采取口含煤气管的自杀方式离开了人世,未留下只字遗书。他早在1962年就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03.原文导读
从安艺的宫岛坐快车,傍晚之前到达尾道的时候,桑田的妻子到站台来接我,立刻交给我一封电报。我掏出老花镜一看,那电文是:
“时子病危30日与民子出发请与浅见联系”
民子是我的养女,时子是她的生身母亲。浅见是住在郊野的我的表兄,30日就是明天。这是妻子打来的电报。大阪的时子家把电报打釗鐮仓我的家,妻子又从镰仓打到我此次出行的地点告诉我这件事。我想,人此刻已经死了。
......
6年前的春天,我们从时子那里领养了12岁的民子带回镰仓,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时子,信,也有四五年没有写了。我们决不是想让领养的孩子和她的生母疏远。我自己就根本没有那种想法。离别7年之间,民子也只有一次见过她的生母,那是时子的老母得病民子也去看望外婆之病的时候。
几年没有给她写过信了。把民子带回我家的那些日子里,她从不想给她别好久的生母写信.所以我是无论如何也难以理解。她不是那种给别人当了养女再给生母写信就觉得不好的孩子。
她的生母时子也不是如此教海孩子的贤母型女人。而且母女俩分手的时候她还对民子说过,希望民子常给她写信。时子给民子的信.也不管已经成了别人家的核子会怎么想,总是那么亲亲热热和满腹哀伤。然而民子却没打算给她写过回信。我只好提醒民子,甚至求她,她才答应我的要求,给她生母写个短信。
我对妻子说:“如果我们不催她写回信,也许时子会想是我们不让她写呢。”
不过,强迫民子写信也只是她到我们家以后不久的事,没过多久.时子就不给民子写信了。民子不像一般少女喜欢写信,和谁也没有书信往来,特别是对于她的生母,也许她想到,既没什么可写的,写了也许会出什么麻烦。民子从来也没有对我们谈过她的生母如何如何这类话。这主要可能是并非想到我们不愿意听,首先是她羞于出口。民子对于她的生母是怎么想的,我实在是不清楚的。我也不想弄明白。不论她怎么个想法,我是概不计较的。
往期精彩回顾
我需要你来告诉我
念你,眉眼如初
冬日的暖阳与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