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的这首悼亡妻的墓志铭,初中时背诵过,当时不懂里面的感情。直到成年后,感受到生命无常,时光流逝,内心有了抓心的体会。
姥姥离开的第四天,还是接受不了,每每想到相处细节,总是万分悲痛。休息时,总会回忆与她的点滴。
生前未全心陪伴,离开后,内心满是内疚与自责。家人多,母亲陪伴她最艰难的日子,已是身心俱疲。送完她最后一程,以为会得空休息一下,却辗转难眠。
说好的到我新房里一住,成为永久的遗憾。出席了悼念,送的每一步都是扎心。从18号晚上,与刘妞沟通,说情况不好时,眼泪直奔,内心痛的难受,赶紧订了第二天回家的机票。早上凌晨3点半,去机场的路上,看着夜色,希望姥姥能坚持下去,我回去看望。
推开门,全身肿的已经认不出来,眼睛肿的睁不开,却努力想辨别身边的亲人们。
傍晚,因身体太疼,打了镇定剂,就安然睡去,谁知再也没醒来。接到电话第一时间赶回家,平时觉得11分钟的高速很快,为什么此刻却还未到家。
一进门,看到躺在床上的老人,一动不动,旁边放着寿衣,心痛万分。多想能摇醒姥姥,鼓励再坚强,却不知是否是我们在世人的一厢情愿,蚂蚁咬遍全身的痛,已持续快一个月,也许走,是最好的选择。起码,是一种解脱。
姥姥的爱,尽最大可能的给了每个后辈,后辈在这种爱的滋养下,活得都很好。看到老人离去,就像没了太阳,缺了养分。嫂子的一句哭泣,奶奶走了,没了亲人,再次戳中泪点。
平复情绪,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什么更重要?姥姥在三亚时没去看她,理由是路太远。生日时,没回来陪她过最后一个生日,说工作太忙。在医院时也没去看她,以为她像之前住院那样,会好过来。
这些借口找到太多,以至于迷失了我自己,没有再多爱她一些。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给了我很好的行动警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