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不缺故事,缺的是认同
文:张脚脚
梅丽尔斯特里普说:“人类最伟大的天分就是拥有感同身受的能力。”
梅丽尔斯特里普说得对。
前段时间,朋友圈里有人发:我有故事,你愿意奉上二两好酒,酱牛肉、东坡肘、糖醋排骨、剁椒鱼头吗?
无它,生来好奇。我这个抠逼就咬咬牙买了几灌啤酒跑去听故事了。
后来,那厮在对天长哮一声后就把我轰走了,并可耻地扣下了我的酒。
很显然,我没有伟大的天分。我想:还是多读点书吧!
于是地铁上就多了一名安安静静看书的丑女子,丑女子是我,书是吉姆.西诺雷利《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
先来正经地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
姓名:吉姆.西诺雷利
性别:男
兴趣爱好:热衷广告事业
个人简介: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故事思维的强大,是故事营销思维的首创者,被誉为“世界级故事品牌专家”。
吉姆.西诺雷利深谙认同感原理和故事原理,《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一书中他以故事品牌扩散为切入点,挖掘了故事认同在营销中的潜在力量,也提供了系统的专业技术手段。这本书虽是为广告人、市场人、营销人量身打造,但并不局限于这些受众。我是门外汉,在阅读的过程中跳出了广告范畴,却惊奇地发现它同样适用于生活、管理、教育、社交等方方面面。
纵观整本书,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故事二字。那么何为故事呢?接地气点儿讲,就是故去的事,过去的事。毕竟,我也是个有故事的女同学。

人们为什么喜欢听故事?
”亚里士多德:“人们往往愿意相信事实和数据,但无意间却会被故事吸引,并沉浸其中。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无法通过智力去影响别人,情感却能做到这一点。”
听故事是人的本能,是人心理上一种原始的需求。这种需求来源于渴望认同的本能,在寻求认同的过程中,方式不尽相同,其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有代入感的故事。人们对故事的印象总是深刻,大道理什么的转眼即忘。
拿鸡汤这个倒霉鬼来讲,如今被越来越多的人贴上有毒的标签。尽管在某个阶段这些鸡汤曾救赎过一部分人,可是这些人在成长提升一个节点后就觉得鸡汤索然无味了。鸡汤就像是儿童车的两个后辅助轮,刚开始时需要它们的帮助才能克服心理障碍,可一旦掌握技巧,两个辅助轮就只会影响前进速度,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些鸡汤往往以过来人身份趾高气昂地告诉人们该如何去思考、选择、感受和作为。对于人生尚处于迷茫的人来讲尚有存在的必要性,而在已经走出迷雾的人面前就显得一文不值。
故事恰恰没有鸡汤的这些诟病,从不颐指气使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和感受,相反,它邀请我们去思考和感受自己的内心,给我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和舞台。这般的江湖豪气,谁不喜欢?
故事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故事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方式,更是一种异于逻辑和数据的思维模式,它能塑造一种深层次的认同感。
虽然书中出现最多的关键词是故事,但仔细读来就会发现这本书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隐性关键词,认同。
细思,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追寻的都是认同感和存在感。而故事在很大程度上能感动我们,取决于我们对它的认同。只有赚足认同才能让故事连贯地讲下去,同样,听故事的人表现出足够的认同感才会有听不完的故事。可以说,故事的核心竞争力是认同,故事是认同感的一种外现载体,认同感在各个维度的展现很大程度上都依附于故事。
说到这个,不得不提近几年中国荧幕上青春电影的小潮汐。很多人愿意为青春题材的影视买单,我就是其中之一。每次看到动情处就一把鼻涕一把泪,觉得主角分明是我嘛!也难怪,影视里的故事巧妙地利用场景重塑还原一个记忆中的世界,触动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也是,我不掏钱包谁掏钱包?不置可否,一些电影拍得很烂,可是依然受到大众的追捧。这得益与电影中的故事总能吸引着观众或伤感或喜感地去品味,于是乎就出现了好多人边看边骂骂咧咧、欲罢不能的壮观景象。

为什么认同感如此缺乏?
青春电影的消费属于情感消费和主题认同中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在社会理想逐渐淡化、道德缺失、归属感日益丧失的今天,人们的情感无法得到满足、情绪无法得到宣泄,就会本能地寻找认同。这个时候那些以包装事实、满载认同的故事为手段的营销产品自然就应运而生了。注意哦,不是随便的阿猫阿狗的流水账故事,故事认同度不够,就可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经历着不一样的故事。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心事越来越隐秘,不过是说了没人懂罢了。
一直觉得感同身受这四个字是这世上最虚伪的。没有之一。且不说没有经历过的事,即便是经历同样的事,每个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都不近相同,感受也会千差万别。正因为这严峻的形式,恰到好处的认同感才更显得弥足珍贵。
最后,分享这本书里一金段:
不要把你自己局限于只读实用性的书籍,就像我们这本书。为了充分地理解故事的说服力,要去读故事。锻炼你的鉴赏力,去感悟这些故事是如何影响你,以及为什么会这样。努力去辨识故事中主要角色内在的价值观,找出推动他前进的那些信仰和价值观。看一看小说家们如何推销他们的观点。
同样的,不要局限于别人写的东西,就像我这篇文章。
我不会呼吁大家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也不会让你们去认这同那。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故事,也有太多人的思维和行为我们无法理解,在这样的境况下,恰到好处的认同感愈发显得弥足珍贵。反正看完这本书我明白了我为什么被轰出来,只是,我心疼我的酒……
还有,江湖险恶,你看着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