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作秀,真的不想做
微信公众号: fw-notes
中国的正史其实比较乏味,说来说去都是皇帝的事,相同的剧本大纲,不同的演员,重复的故事。为了当皇帝,就是围绕着阴谋和血腥,骨肉、手足相残也毫不罕见。拿千古一帝唐太宗来说,就是靠玄武门之变,干掉了自己的亲哥亲弟上位,不过好歹留了老爸一命。
皇帝谁不想干呢?但凡有点实力的、有点路径的都想上位。
最近闭户,重新翻阅《细说宋朝》,发现宋朝有好几个皇帝上位的时候死活不肯,当然根据剧本,上位之前要推辞,表示德不配位,大臣要劝进。但这几位可不是作秀,确实真心不想干,是宋史中很有趣的现象。
最有名的,拒绝指数最高的皇帝就是宋钦宗赵恒,为了不当皇帝,哭晕了好几回。公元1125年10月,金兵大举伐宋, 一路势如破竹,长驱南下。艺术天才宋徽宗不是想方设法组织抵抗,却使出了两招杀手锏,一是派人议和,二是颁布了罪己诏。无奈于事无补,事态更加恶化,徽宗心急如焚,无计可施,最后使出了必杀技,那就是效法尧舜,禅位给自己的儿子赵恒。赵恒听到此消息,几乎昏倒,心想,老爹你平时醉心丹青,风花雪月,也不待见我,现在大厦将倾禅位给我,你这老爹也太不仗义了,你这不是甩锅吗?所以坚辞不受,理由是还没准备好当皇帝。徽宗也火了,养太子千日,用在一时,你在东宫都10年了,还没准备好,你时间都去哪了?你这不是典型的坑爹吗?12月冬至后的一天,徽宗传赵恒入殿受禅,太师和宰相将御袍强行披在赵恒身上,小赵却坚决拒绝,几次气绝,徽宗喊来皇后劝说晓之以情,又以不孝的罪名动之以理,恫之以罪,无奈也是无济于事。最后只能用强,几个宦官用武力将小赵拥到福宁殿,等在那里的大臣也一拥而上,赵恒拼命挣扎,跌倒在地,几次不省人事。无奈等哭完了,他也知道,这个锅再不接,徽宗定以不孝治其罪,而且,他要不干的话,皇位肯定会传给他的三弟赵楷,这个三弟一直是皇位的觊觎者,真上了台,也没他的好果子吃。在这种恐惧、忧愤、无奈中,赵恒被推上了亡国之君的位子。
赵曙,也就是后来的宋英宗,是宋仁宗的养子,实际是仁宗堂兄的儿子,因仁宗的几个儿子都早夭,过继给仁宗,前期是为了“招弟”,后期是作为皇储,意思就是如果仁宗生了儿子,你就靠边,如果生不了,你就继位。但赵曙有他的自尊心,也可能是性格使然,他对自己这个皇储身份并不热心,以生病为理由抗旨,拒绝搬到为皇子准备的居所去。还是他的秘书提醒他,“你以为回去做藩王就能平安无事吗?”这一句其实透露出多少皇宫里的冰冷杀机。1063年某个春夜,距赵曙被正式立为皇子仅仅半年,仁宗突然去世,曹皇后宣宰相韩琦进宫,韩琦进宫后当机立断,让曹皇后宣赵曙进宫,让其即位。赵曙到场,闻听后连说“我不敢做,我不敢做”,扭头就走。韩琦等将他抱住,七手八脚裹上黄袍,次日早朝,韩琦宣读了他起草的遗昭,宣布了新皇帝,这就是宋英宗。但这位英宗估计在宫中压抑许久,又突然到了高位,受此惊吓,从此发了疯病,在仁宗大殓的时候,狂号奔走,自此行为乖张失常。
宋室南渡后,宋孝宗是颇有作为和雄心的皇帝,可惜他选错了接班人,他的继任宋光宗是个精神病患者,后期已无法执政,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让光宗的儿子嘉王赵扩继位,名义上是光宗禅位,实际是宫廷政变。宣布后,赵扩大惊,绕着殿柱避走,大呼“做不得做不得,背负不了不孝的名声”太皇太后喝令太监拿来黄袍,亲自给他穿上,大臣立即跪拜,这就是宋宁宗。宁宗头脑简单,体弱多病,朝政被权臣把持。
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病变,建立了大宋。按照当时的剧情,他也是不想做皇帝的,但是大家一拥而上,黄袍加了身。没想到,他的后世子孙,这一幕幕也一再重演,每一次都少不了那个道具------黄袍,少不了那些群众演员。可惜的是,赵匡胤雄才大略,他当时只是演戏,上面说的这三位皇帝,他们到不是演戏,可惜历史的剧本的确不适合他们表演,从他们上台后的执政经历看,他们的拒绝确实有那么一点自知之明,但偏偏,历史又不让他们拒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