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风 (2)

作者: 莫觉Chaos | 来源:发表于2017-05-27 18:27 被阅读38次

<div align = center>之 二</div>

很可惜,那次在青岛,没有一张和爸爸的合影。这些不是必需品的东西,总是奢侈的。他也许心里正在反复做着减法和验算吧,带来的钱还够不够。其实,不仅是照相,任何事情,他都像是在镜头后面。比如,他很爱照相(后来有闲钱之后的事),结果当然是照片里几乎都没有他,旁轴相机、双镜头相机、单反相机,我都是在自己家里、而不是杂志上看到的。照相是个很安静的活动,但拍的时候可以随意摆弄对象们,“往左一点,往后一点,手举高一点,再往前一点”。“你往前一点不就行了”-- 常常是妈妈的顿悟为这次艺术创作画上一个逗号。

爸爸的另一个爱好是音乐,尤其对西方古典音乐情有独钟。不仅在几百年前的原产地,即使是今天的中国这也是个奢侈的活动。器材方面不是重点,作为一个有品味的爱好者,只要能踏踏实实地听,他就很满足了。哪怕是做饭的时候呢。不幸的是,他的最爱是歌剧和交响乐。不幸在于,这偏偏是不适合用耳机欣赏的。因此,一向安静的爸爸必须把音乐从大音箱里鼓捣出来。天哪,当女高音出场的时候,连我也招架不住了。所以,这个爱好基本上是以地下活动的形式进行,就是说,它一定发生了,但大家都没有感知。

爸爸的爱好也不都是这样孤独和不受理解。我们一致认为,他最大的爱好是在厨房里。爸爸的家常菜做的就很在行,虾米炒小白菜、红烧豆腐、炒土豆丝、蒸鸡蛋、萝卜汤,样样有滋有味;他也能做大菜,最拿手的是红烧鱼,红烧带鱼、鲫鱼、鲢鱼、武昌鱼,直到很大了我才知道鱼还有别的做法,当然不算鱼汤,因为鱼头豆腐汤不算菜。每年,他还有一个大显身手的场子,就是春节亲戚们大聚会的那几顿。聚会的前几天,就要计划和备料了,有几次还因为缺一两件食材着急的了不得,那可是保留菜色所必须的。妈妈会做两个拿手菜,然后就乐得交给“大师傅”了。聚会那几天的分工有传统,妈妈和姨们带小孩,爸爸和姨夫们做饭菜,小的们专职捣乱。男人们也都有相对固定的菜谱分配,一些菜每年只做一次,却好像是昨天才操练过一般,有模有样。所以,餐桌上一个必备的话题就是,某某菜今年比去年有何进步,又或者某个菜今年有创新,值得大家敬一杯。唯一有点尴尬的菜就是“鱼”。有幸又不幸的是,有一位姨夫的拿手菜也是鱼,而鱼又是每次的压轴菜——年年有鱼。所以,他们二位常常需要反复再三的推让,而总要因为某种意外,使得其中一位不得不担起这个重任。其实他们各有擅长,这位姨夫爱好钓鱼也好吃鱼;因此,对于做各种活鱼甚有心得。爸爸数十年如一日,专功红烧鱼,功力可想而知。A/B角都是实力派,我们还有啥可说的呢。只有一次,出了些意外,爸爸做的红烧鱼在主刺附近竟然有血丝。尴尬之余,只好将吃了一半的鱼拿去回锅。姨们说,没想到今年的创新菜是回锅鱼,这个菜明年可得保留。事实是,这个菜再没出现在年饭里。据说,那个品种的鱼在过年的时候其实是很少见的。

(待续)

相关文章

  • 那时的风 (2)

    之 二
    很可惜,那次在青岛,没有一张和爸爸的合影。这些不是必需...

  • 那时的风

    台风天不打台风,很多单位因此白赚了两天假期。小朋友最开心,不用上学,躲在家里玩。想当年我们可没那么好的待遇,刮风下...

  • 那时的风

    那时的风 那时的风带着野草的清香, 带着泥土的气息, 隐约还有稻草燃烧后炊烟的味道。 缓缓的山道上, 暖暖的黄土黄...

  • 那时的风

    又一周过去,蒙应该回云南了。上周六是难得的相见,她从云南回来,我在周末赶回老家,才短暂地聚了一天。 我久不清楚蒙具...

  • 那时的风

    撕开心瓣上的膜 窥一眼遗落的痕迹 那块已经苍老的土地上只剩下几个土包 黄央央、乱糟糟满目荒草 那时 风吹过 枯草用...

  • 那时的风很美

    最近总是想起那时候的事情,想必还是怀念。 那年高一,实不相瞒刚进校报名的第一天就注意到你了,但兜兜转转一年才算认识...

  • 那时山野的风

    我常想:我和叶枫就像是发源于同一条河的两条支流,曾经交汇过,但最终都沿着自己的方向奔跑,流向完全不同的彼岸。 我已...

  • 那时的风 (3)

    之三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

  • 那时的风 (1)

    之 一
    灰黑的天空,右边淡一些,左边深一些,直到左上角,几...

  • 那时的风(4)

    之四
    任何事情都有例外。父亲也揍过我,还真下手。但只有那么一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时的风 (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vgq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