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我读完《自制力》后独立而深入的思想果实。——题记

为什么我们都会出现自制力差的情况呢?人基因中的惰性和诱惑者的吸引力太强——这是两个人人都知道并且很难改变的客观因素,所以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导致我们自制力差的种种原因中,有什么相对容易改变的主观因素吗?我认为,有的。谈到主观因素,当然就得说到人的思想、想法或观念。假如我们能改变错误的思想和观念,我们的自制力必能有所提升。
那么,使得我们自制力较差的思想根源是什么呢?
首先,我想到的是“享乐主义”。为了避免含义混淆和无谓的争论,请让我们先明确享乐主义的定义——“人应该追求给予我们快乐的事物,避开引起我们痛苦的事物。这种观念,即是享乐主义。”
在我看来,享乐是正当的,而享乐主义则是不明智的。因为,快乐和痛苦都有无益有益之分,也都有短期和长远之别。让你目前快乐的事情,可能会使你将来痛苦。让你暂时痛苦的事情,可能会使你长久快乐。享乐主义者,往往会沉溺于眼前的快感。
99.99%的人都听说过享乐主义,但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它的深层含义和现实意义。享乐主义绝不只是书本上的一个哲学概念而已,它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因为它是一种根本的人生观——与我们趋乐避苦的本性紧密相连。
或许,会有很多人反问:“我并不是一个享乐主义者呀,可为什么自制力还是差?” 说真的,很多人其实根本没意识到自己是个享乐主义者,比如那些把“做自己喜欢的事”设为座右铭或个性签名的人。
让我快乐的事,我就做,因为我喜欢。让我不快乐的事,我不做,因为我讨厌——这是典型的享乐主义者的思路。享乐主义者最大的问题是:短视。ta们只在乎目下的愉悦,而无视长远的效益和快乐。
享乐/任性主义者的口号和行为准则:做我喜欢做的事。
理智主义者的口号和行为准则:做我应该做的事。
我认为,理智主义是比享乐/任性主义更成熟、更明智,因此也更值得提倡的人生观。因为,人生的最终目的无疑是快乐和幸福。而那些坚持理智选择的人,最后获得更多幸福和快乐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因为,这里的“应该”,不是源于世俗和社会强加在我们头上的种种规矩和准则,而是来自于每个个体的理智考虑与冷静判断:做何种选择,能让自己的综合快乐与未来幸福最大化。
我的自制力不错但一直不够强。今天在构思这篇文章时,终于顿悟到了其中的深层原因:因为,植根于我脑海深处的思想观念,一直在享乐/任性主义和理智主义之间不断徘徊,并且一直偏重于前者。
当然,喜欢做的事和应该做的事,很多时候是重合的。比如做一件自己喜欢或热爱的工作,比如和适合自己的真爱相伴到老。这样,自然最好。
甚至,在别人看来很任性的事,在当事人看来却可能是很理性的事,比如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中途退学,创立了微软和facebook。
但很多时候,喜欢做的事和应该做的事,还是难免出现矛盾。那么,以后遇到这种矛盾,观念已经真正升级的我定会:1.先看看能不能通过想办法把应该做的事,变成自己喜欢做的事。2.如若不能,我会把自己喜欢做的事放在第二位,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放在首位。
应该做的事比喜欢做的事更重要,做喜欢做的事不如做应该做的事——假如这个在理智精神指导下的新观念,能在我们的脑海生根、发芽并刻出一个新的沟回,那么我们的自制力必将升上一个新的台阶。

做应该做的事,比做喜欢做的事,更重要——这不浪漫、不讨喜,但是够理性、够明智。在此强调,这绝不是倡导苦行主义或禁欲主义,而是提倡一种富于远见和理智的人生观与行为准则。践行之,可以让我们最终获得的快乐与幸福最大化。
人若想达到某一目标,就不应该只看着目标本身,而应该把重点放在达成目标的方法上。想得大乐、享大福的人,别整天想着快乐和幸福。因为福乐只是我们做对事情的结果。要把心思放在应该做的事情上。
一个人若固执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那么ta的自制力必定是比较差且难以提升的。为什么呢?因为ta更需要的是即时的快乐,而不是真正的自制力,因为在ta意识深处,做喜欢的事,比拥有强大的自制力更重要。因此,在ta面临能让自己心生欢喜的快感和诱惑时,选择放纵自己的欲望,就是不奇怪的了。
假如你想做一个自制力强大的人,就必须把你脑海深处的价值序列调整为:应该做的事比喜欢做的事更重要。
人最幸运的是:发现自己应该做的事,恰恰就是自己喜欢做的事,自己喜欢做的事正巧就是自己应该做的事。这种巨大的幸运和喜悦,就好比发现自己喜欢的人,恰好也爱慕着自己。
令人高兴的是:日久生情,不仅出现在婚恋领域,也出现在做事界。那些我们不喜欢做但应该做的事,一旦做得多了做得久了,就会慢慢习惯。习惯成自然之后,痛苦会消失不见。甚至会做着做着乐起来。
童年虽然早已离我们远去,但那个任性爱玩、心智未开的孩子的魂灵,依然寄居在我们的躯壳里。虽然我们的年龄要大得多,但那孩童住在我们的身体里,仍能时不时操控我们的行为,使我们有些时候像一个个提线木偶。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小故事。
有个卖糖果的老师傅,把镇上的一群孩子召唤到他跟前,说:“我这里呀,有满满一车的糖果,甜得很。现在你们每个人都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现在就吃,那么我会立即给ta十颗糖果。第二个选择是,一个星期后再来找我要,我会给ta三十颗糖果。你们选哪一个?”
大多数孩子,都不等这老爷子说完,就边拉扯他的灰袄袖子,边喊叫:“现在就吃…现在就吃…”。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