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随风
每个个体生命都有存在的意义和自身独特的魅力,存在即精彩。不论是山涧的一株野菊,泛着香气摇曳在风中点缀着那方山川,或是你我阳台上此刻飘香的栀子花,散发着夜香萦绕在鼻息间,让字里行间浸着香气,亦或者是寰宇之间的你我,每日奔波忙碌,只为在时代的车辙上加几道印迹,为人生添上一点绚丽。
如何使生命焕发精彩,那要看怎么在有限生命间去实现自身所赋予的使命了。生命也许在认清自我的一刻起便有了其独特的魅力,反之会在认识不清中混沌前行,如同头顶浮云不见光照。
曾经的我很喜欢画画,一头扎进去没日没夜把眼睛熬坏了终于考上了艺校。虽然我用了熬这个字,实则享受其中,尝试不同的笔触吸收着不同的画法,“牺牲”了午休和晚自习还有寒暑假把自己送进了大学,外人看来很累很辛苦,现在仔细想来自己并没有很累,也许心不累并不会觉得多累。之前一坐或者一站半天沉迷画面,描摹色调和线条变化中的兴奋,仿佛描摹人生的精彩。
找到自己喜欢的爱好给人生增添一点彩色,也许顺便还能改变自己人生的走向,就像此刻流淌于笔尖文字的精彩,也许此后的人生又会迎来新的转折!
端午刚过,闻着粽香,翻起了【离骚】,这是屈原在遭受忧愁困苦时创作的。寻着他的人生轨迹,深知散发真性情的人是万般辛苦的,辛苦却不曾放弃追求理想和信念。离骚分了三部分,最后部分的诗句中吟出屈原的理想无从实现的苦痛。全书贯穿着他的理想,热情和痛苦,也是生命绽放到陨落的过程。离骚的“离”同“罹”司马迁认为是遭受的意思,屈原因子兰等小人的挑拨,导致怀王的疏远,被流放二次,最终投入汨罗江而亡。
再看他的绝笔【怀沙】,读出了他无边的愁绪和满心的苦恼和世道的不明。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以死明志的心让人敬佩,屈原坚持本心突显个体的精神,并没有一味想求得群体的认可。
举世皆黑暗如何清者自清,可以明哲保身却选择了以死明志。
那个颠倒昏暗的时代我们可以从贾谊笔下看出,他在【吊屈原赋】中写道: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枭翱翔。那个世道猫头鹰在天上逍遥,鸾凤却深藏起来,真是的小人得志,贤圣不得其用。他是想用自己的陨落来警醒世人。
也许换了现在的我们会顺势而为,或者顺势而退,因为深知势不可挡。扪心自问是否现在的我们少了些真性情,多了很多的世故。再来看屈原和渔人的对话,渔人其实劝过屈原知天命,随遇而安,如果世道昏暗,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字令见放为?端午节吃着粽子的我们也许也不理解屈原的宁可舍弃生命也不同流合污的态度,不想避世隐退,宁可怀抱沙石头决绝离开这个黑白颠倒的世间。
我们不能说渔人的生活态度不对,个人对待事物的价值观不同其行为也各异。我们更不能说屈原不识时务,只是生不逢时,乱世出了英雄。没有身处相同的时代便不能评价对错,每个人对生命的意义有不同的解读和认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每个浑噩的时代都有清醒的人,清醒的人必定是辛苦的人,行走在黑暗的边缘,亦或浑噩的中心,精彩绽放生命的花朵,即便刹那精彩也可以成为永恒。屈原的生命融入进了【离骚】开启了浪漫主义的诗篇,诗人鲜活生命便在笔尖流淌,后人读着感受其精神时诗人便没有离去。
正如今日,我们和谐时代的开创也是在血雨腥风中踏着前人的肩膀而来,那棵棵青松下的墓碑写满了印迹,用血描摹出来的光明大道。如果先前世人都在装睡,我真不敢想像如今的我们身处哪方土地。沉睡的狮子也有醒来的一天,每个时代都有精彩生命的个体,甚至有“朝闻道,夕死可矣”之人。
生命的精彩绽放在每个自我的觉醒中。
而也就在端午那天,我看望父母回来的路上经过一座桥,看着桥上站立的警察和黄色横幅把周围警戒起来的样子,轻轻的一瞥心不由一紧,没有车子的碰撞却停着救护车,知道又是关乎生命的事,不管是听闻或者新闻每次都会惋惜。不是当事者也不好说珍惜生命诸如此类冠冕堂皇的话,选择离去,当事人肯定也是想过的,但不排除冲动时的错误决定,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没活成屈原的“定心广志,余何畏惧”,能否好好为自己活一次!也许如今为自己而活的人越来越少了,很多孩童甚至成人兴许都不是很清楚活着的意义,活不出个体的独立便渐渐成了父母试图想要的样子。一旦没有认清自我,也便不会知道如何使自己人生更有意义。
没有了解生命如何解决生命呢!
一念之间便改变了所有。
时代发展到今日,那种生命的绚丽已经不是我们所处时代的人可以体会和参透的。不觉间我又想到自己所欣赏的魏晋名士。也许你以为那个时代的文风造就了他们的洒脱,但是细细研究你会了解那个时代背景其实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诛杀反对司马家的名臣比比皆是,诛三族是连小孩也不放过的罪行。所以很多名士追求精神个体而不是群体的认可,不似我们今日希望得到大众的认可,魏晋时个性卓异,放浪形骸的人很多。个体的生命得到最大的发展和闪耀光彩,也是变相对黑暗时政的反抗。
比如山涛即将离开选曹的官位时(选曹就是主管选拔官吏的官署),想要推荐他的朋友嵇康来接替,而嵇康则与书告绝,就是他写信要断绝与山涛的友情,由此可以看出嵇康其实不屑于顺应潮流做违心的事情,他的生命不愿浪费在侍奉篡位的司马家族上,只想锻铁著书追求自由洒脱的精彩时光。
魏晋很多人士都有其独特的个性,违背所谓的常理做“任性”的事情。阮籍不想过多参与政事,“籍由是不与世事”,逐酣饮为常。陶渊明更是不愿为了五斗米折腰,虽然回家种田也没种好,然而追求自由真性情的精彩让后人叹为观止。

有人选择为了自己的信念了却生命,也有像秦皇汉武那样信任方士,延续自己生命的帝王,不能免俗去求长生,而求来的生命长度已然失去了应有的光彩。生命的精彩并不在于长度,有质量的人生才会焕发光彩,如同我所敬仰的先辈们!
生命其实本就是流动的,若无去就没有来,否则何来生生不息这词。生命如同在娟娟历史长流中说着的故事,讲着每个时代的精彩,每个都是新的有旺盛生命力的,却连接起了生命的过程。
在苏城,我每次徒步于护城河边,都会看到屹立河边的伍子胥石像。时至今日他老人家已经不知道苏城的百姓对他的怀念,今日苏城的热闹更加突显出他所处夫差时代的寂寞。他睿智冷静,吴国苏城古城区的设计师,因为楚国佞臣陷害他的父亲而逃到吴国,他以自己的才华和勇气帮助吴国战胜了凶狠的楚国,打败了越国。在夫差不具慧眼的情况下本着一片忠诚真性进谏,一生为小人左右却不失本真,他的人生也在这份忠诚中光彩夺目,他为吴国做的一系列成就足以让后世敬仰膜拜。
生命如何才能精彩,也许首先要认清自己,随着本心去做有价值的事情。绿树可以成荫,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继流,过去的没有完全的过去,生命也许也是轮回不息,谁又是谁的谁。世间的纷纷扰扰,生命的辗转反侧,而一切的一切都应该顺应自然。老子所说的道也是万物的起源,宇宙间每个生命都在精彩绽放。
和平的年代体会不到烽火时代的硝烟,我欣赏民国时期个体生命的绚丽,强烈的使命感和信念使一批有志之士舍弃和跳出了“小我”的圈子,心中有了国这个“大家”,追求着“大我”,也出现了太多辛苦追求,黑暗摸索实现人生价值的有志之士。也许他们在行动过程中并没有过多思考而是随着本心做认为对的事情,生命也随之精彩,如同苍穹的星辰在夜空更能光芒万丈。
每个生命的过程都是美的,我们只需发掘内心,跟着心迹,哪怕不如先人那般光彩夺目,也可闪耀出属于自己的光芒。不管是默默地坚持喜欢的事情,慢慢等着孩童长大,陪着父母老去,亦或凝视一株花的开放,远眺漫天落霞的散去……
不错过每个瞬间,也许精彩就在那一瞬,错过了也就错失了生命的变化。
随风原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