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由内而外

作者: 庸自扰 | 来源:发表于2018-04-22 18:02 被阅读45次

书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作者:史蒂芬·柯维

第十一章  再论由内而外造就自己

改变由心而发,过了许久才对这句话有了个人的理解。

01. 我曾不止一次的问自己,为什么对待父母就没有很好的耐心,甚至不能够花时间听他们好好说说话,而是宁愿把这段时间拿去看视频,跟朋友们在一起。

对此我也做过很多尝试,目的就是改变自己与父母交流时的态度。因为事后我总是会感到后悔,明明最后的结果是好的,而过程却要这么糟糕?

02. 我起初认为原因在于我对其他事情的兴趣超过与父母交流的兴趣,所以在跟父母通话时我会控制自己什么也不做,就只是专心的与他们交谈。比如父母打来电话时我在看视频,我会先按下视频暂停键,再接听电话;比如当时身边有人正在与我交谈,我会致歉离开到别处接听电话。

但最后我发现这样的办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即使我当下只是在做跟父母交谈这一件事情,心里的愿望还是想快点结束这场谈话,然后可以继续去做我刚才暂停下来的事情。

有一段时间我因此而感到苦恼,明明在努力找原因并尝试解决了,为什么还是没有成效。后来才明白这样的努力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因为我的改变是在致力于由外而内。

03. 美国前农业部部长埃兹拉·塔夫脱·本森说:“上帝行事由内而外,尘世行事由外而内;尘世让世人摆脱贫穷,耶稣则先让世人摆脱内心的贫穷,然后由他们自己摆脱贫穷;尘世通过改变环境来造就人,耶稣则通过改变人来造就环境:尘世塑造人的行为,而耶稣改变人的本质。”

04. 虽然我在极力抵制外界的诱惑,想达到专心且耐心与父母交谈的目的,但是结果是失败的。因为我从内心上来说没有停止渴望继续去做我感兴趣的事情,没有把与父母交谈这件事列为第二类“重要不紧迫”的事务,反倒将它列为第一类“重要紧迫”的事情。因为对于父母有相当的自信,即使恣意妄为,他们依然不会离我而去的自信,所以忽略了对父母也要进行感情投资的重要性。如果心里存在这样的想法,那么即使对自己外在的行为如何进行控制都是枉费心思。

05. 只有从心出发的改变想法,继而改变行为,这样的方式才是行之有效的。你会将与父母交谈列为第二类事务,会重视对父母进行感情投资。只有这样,对于外界的“浓厚”兴趣才会变得索然无味。不通过刻意控制而去做的事情,才是最为有效的方式。这是由内而外造就的自己。

相关文章

  • 变化――由内而外

    书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作者:史蒂芬·柯维 第十一章 再论由内而外造就自己 改变由心而发,过了许久才对这句话...

  • 由内而外的变化

    有时候听见自己的声音,不喜欢,太温柔了,和灵魂一点都不搭。它本应该洒脱,直爽。可嘴边的句子,温柔,笨拙,...

  • 由内而外

    每天进步一点点[耶] 爱因斯坦曾说:“重大问题发生时,依我们当时的思维水准往往无法解决”。 里里外外地审视自己之后...

  • 由内而外

    佛系有这么个故事:方丈给三个小和尚一些银两,考察三个小和尚谁能够买东西将空荡的屋子填满;一天之后,第一个小...

  • 由内而外

    【同读一本书】2017-2.22-150 —《管理的觉醒》 做管理就是一个不断提升自我境界的过程,提升自我境界...

  • 由内而外

    我打心眼里不算个自信的人。但是算是一个常常不服的人。那也就是不自信吧。 不真正自信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当别人炫...

  • 由内而外

    积极的做法应该是由内而外的改变,即先改变个人行为,让自己变得更充实,更具创造力,然后再去施加影响,改变环境...

  • 由内而外

    都说做人要有正能量,何谓正能量?我想就是振动频率高的能量,是爱。

  • 由内而外

  • 由内而外

    文/方圆俗人 看 随心所欲 无所事事的时间 谁懂 是前期分秒必争的缘由 闲 不代表懒散 忙 不一定有收获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变化――由内而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mclftx.html